• mǎi
  • jiàn
  • mài
  • g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i jiàn mài guì

成语解释:指低价买进而高价卖出

成语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尔乃商贾百族,裨贩夫妇。”三国 吴 薛综注:“裨贩,买贱卖贵,以自裨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商业赢利行为

繁体字形:買賤賣貴

英文翻译:Buy cheap and sell expensive

买贱卖贵的意思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买贱卖贵”?简单来说,就是用低价买入商品,再用高价卖出赚差价。比如古代商人从江南收购茶叶,运到北方高价卖给牧民,这几乎是所有生意的底层逻辑。但现实中,真能轻松做到吗?

举个菜市场的例子:王阿姨发现最近白菜滞销,农户卖不出价,她果断以每斤5毛钱囤货。两周后寒潮来袭,菜价涨到2元,她转手卖出。这种操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精准判断供需关系,普通人可能连天气预报都看不准。

有人问:既然道理这么直白,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发财?关键就在时间差和信息差。就像去年炒得火热的显卡市场,有人提前预判到芯片短缺,在涨价前囤货。但更多跟风者高价接盘后,遇到政策调控反而被套牢。

现代电商平台把这个模式玩出了新花样。某网红直播间把工厂尾货包装成限量款,原价30元的T恤打上联名标签卖299元。消费者觉得捡了便宜,商家实际利润率翻了十倍。这种心理价差的操作,比单纯货品搬运更考验营销能力。

个人认为,这种策略本身没有对错,重点在于创造的价值是否真实。就像二手书商修复绝版书后再出售,买家愿意为保存文化多付费,这就是良性循环。但如果故意制造焦虑哄抬盐价,就变成了发灾难财。

当我们在股票市场看到“低买高卖”的建议时,不妨多想一步:凭什么你能比专业机构更早发现机会?或许定投指数基金才是普通人的稳妥选择。毕竟巴菲特也说过,股市是财富再分配场所,钱从没耐心的人流向有耐心的人。

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郊区农户把滞销草莓做成手工果酱,反而比鲜果多赚三倍。这说明当代“买贱卖贵”可以突破物理价差,通过加工提升附加价值。下次遇到难题时,或许换个角度就能打开新世界。

市场永远在变化,但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与其盲目追求价差游戏,不如培养发现价值的眼光。就像淘金热时期,真正稳赚的是卖铲子的人——他们不参与投机,却抓住了最确定的需求。

"买贱卖贵"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