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i mǎ zhāo jūn
成语解释:犹言招兵买马。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牝贼》:“有这等事?恭喜了!借此号令,买马招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扩军
繁体字形:買馬招軍
英文翻译:Buy horses and recruit troops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招:1.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应接:招待宾客。4.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同“着”。7.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买马招军”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古代打仗的专用词,但放到今天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一家初创公司刚拿到融资,老板立刻开始招程序员、挖市场总监,还租下一整层办公楼——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买马招军”吗?这时候可能会有人问:这成语到底想说啥?本质上它讲的是“做大事前先备足资源”,就像开饭馆得先买锅碗瓢盆,而不是等客人上门了才现找厨师。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去年朋友老张想搞社区读书会,先是自掏腰包买书、联系场地,后来又在业主群里招募志愿者。有人笑话他:“就十几个人参加,至于这么大阵仗?”结果活动当天来了八十多人,幸亏他提前准备了折叠椅和扩音器。你看,这就是“买马招军”的现实价值: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机会来了才不会手忙脚乱。
可能有人会困惑:这和普通的未雨绸缪有什么区别?举个反例更清楚。同样是开奶茶店,小王拿着全部积蓄装修得金碧辉煌,却只雇了一个兼职员工。开业当天顾客排长队,做奶茶的机器却只有一台,这就是典型的“买了马没招军”。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强调资源匹配的重要性,就像骑自行车,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
我自己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现在年轻人创业更懂得“买马招军”的变通版。比如做自媒体的小美,她没急着买专业相机,而是先用手机拍视频,把省下的钱报了个剪辑培训班。这种“轻量级备战”反而让她快速跑通了内容模式。这让我想到,新时代的“马”和“军”不一定是实体物资,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同样关键。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个成语最初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段就有“买马招军,积草屯粮”的记载。但放在今天,可能更适合用来形容科技公司的“人才争夺战”。就像某大厂去年同时启动十个研发实验室,既高薪挖角顶尖工程师,又批量采购最先进的服务器集群,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不就是数字化时代的“买马招军”么?
其实生活中处处藏着这个智慧。打算考公务员的人提前三年开始刷题报班,计划退休旅行的阿姨早早研究各国签证政策,本质上都是在实践“买马招军”。关键不在于动作有多大,而是清醒认识到:想要达成目标,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配套的准备动作。就像种花不能只买种子,还得备好花盆、泥土和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