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ǎo wū jǔ sè

成语解释: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戚颜色不变,了无惧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了無懼色

英文翻译:not show a trace of fear

了无惧色的意思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惧:害怕;恐惧:畏惧。毫无所惧。连我也惧他三分。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了无惧色”这个词,字面意思是“脸上看不到一丝害怕”,但实际用它的时候,场景可丰富多了。比如一个刚入职的菜鸟第一次上台汇报,手心冒汗声音发抖,但隔壁工位的老张往台上一站,眼神稳得像秤砣,讲PPT时连语气都没波动——这就是了无惧色。不过问题来了:人为什么能“了无惧色”?是真不害怕,还是硬撑着?

去年冬奥会看过谷爱凌的采访没?记者问她“跳那个超高难度动作不怕摔吗”,她歪头一笑:“怕啊,但怕和做是两回事。”这话把“了无惧色”拆得透透的。原来真正的勇气不是消灭恐惧,而是带着恐惧照样行动。就像深夜加完班走小巷,明明心里打鼓,但攥紧钥匙哼着歌壮胆——这种时候,也算另一种层面的了无惧色

有人觉得“了无惧色”是天赋,我倒觉得更像肌肉记忆。急诊科王医生跟我说,他第一次抢救病人时手抖得连针管都拿不稳,但现在听到救护车鸣笛就能自动切换状态。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三百次手忙脚乱、五百次自我打气练出来的。所以啊,所谓“了无惧色”,不过是把害怕藏进了熟练里。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直播带货的主播面对几万人围观,照样能口若悬河。这算不算新时代的“了无惧色”?其实他们私下也会焦虑流量,但镜头一开,那份专业素养就盖过了忐忑。这让我想到个反常识的观点:有时候适当的紧张反而能激发状态,真正的“了无惧色”未必是最佳选择,关键看你怎么转化情绪能量。

要说最打动我的例子,还得是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老李。上个月城管整治街边摊,别人都躲着走,他倒好,慢悠悠掏出营业执照:“我这叫灵活就业服务站。”后来才知道他早三个月就跑完了所有手续。你看,了无惧色背后,藏着的不只是胆量,更是对规则的透彻理解。所以下次见到淡定的人,别光羡慕人家心态好,说不定人家早把退路铺了三五条。

现在再回头看这个词,是不是立体多了?它可以是千锤百炼的底气,也可以是知己知彼的智慧,甚至是与恐惧共存的哲学。就像暴雨天撑着伞走路,伞骨被风吹得咯吱响,但握着伞柄的手依然干燥温暖——这份在动荡中保持镇定的能力,或许就是我们对抗不确定时代的最好盔甲。

"了无惧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