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e shēn tuō mìng
成语解释: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了身脱命
英文翻译:Get out of the way
了:[le]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a)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这个小组受到了表扬。水位已经低了两米。b)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你先去,我下了班就去。他要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也很高兴。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a)表示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某种情况:下雨了。春天了,桃花都开了。他吃了饭了。天快黑了,今天去不成了。b)表示在某种条件之下出现某种情况:天一下雨,我就不出门了。你早来一天就见着他了。c)表示认识、想法、主张、行动等有变化:我现在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本来不想去,后来还是去了。d)表示催促或劝止:走了,走了,不能再等了!。好了,不要老说这些事了![liǎo]1.完毕;结束:了结。了账。没完没了。一了百了。不了了之。这事儿已经了啦!2.放在动词后,跟“得、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办得了。做得了。来不了。受不了。3.完全(不);一点(也没有):了不相涉。了无惧色。了无进展。4.姓。5.明白;懂得:了然。了解。明了。了如指掌。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命: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xiàng)。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给予(名称等):命名。命题。命意。5.指派,使用:命官。
“了身脱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其实指向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人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自由?先来看个例子:老张在职场打拼二十年,某天突然辞职去山里种菜。邻居说他“了身脱命”,其实他是想摆脱无止境的KPI考核,找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为什么说放下执念就是“了身脱命”?有个大学生天天焦虑考研失败,后来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油纸伞。当她全神贯注给伞骨刷桐油时,忽然发现那些焦虑就像伞面上的雨水,顺着倾斜的伞面自然滑落了——这种专注带来的心流状态,正是成语描绘的"超脱感"。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必须归隐田园才算解脱吗?其实当代都市人也能实践这种智慧。我认识的设计师小王,每周固定关手机八小时。这段时间里她不是在画设计图,而是用旧牛仔裤改制挎包。她说:“剪布料时的沙沙声,比微信提示音治愈多了。”这种主动创造生活间隙的行为,何尝不是现代版的“了身脱命”?
物质丰富反而更焦虑的悖论怎么破?看看老茶客的智慧:他们不追求万元茶具,反而更看重烧水时观察火候的专注。有次在茶馆遇到位老者,他用着磕破角的紫砂壶却说:“器物有残缺,喝茶时才记得关注茶汤本身。”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暗合了成语中"脱离物质束缚"的精髓。
当代年轻人流行“断舍离”,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理解:扔掉旧物不是目的,通过整理物品来整理内心才是关键。有个00后博主分享整理衣橱的视频,当她最终留下七套能混搭的衣物时,弹幕飘过“这才是真·了身脱命”。可见无论时代怎么变,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始终存在。
有个有趣的发现: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往往不是刻意追求超脱的。就像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们,他们不纠结动作是否标准,更享受晨光中气息流转的韵律。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或许比强求“了身脱命”更有生命力。毕竟生活的艺术,本就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