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zài xiāo qiáng
成语解释: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繁体字形:事在蕭墙
英文翻译:Things are at stake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在:1.存在;生存:精神永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父母都在。2.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3.留在:在职。在位。4.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在党。在组织。5.在于;决定于:事在人为。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6.“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在所不计。在所难免。7.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事情发生在去年。在礼堂开会。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8.正在:风在刮,雨在下。姐姐在做功课。
萧:1.草名。蒿子的一种。2.冷落、衰败、没有生气的样子:萧条。萧然。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事在萧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接地气——问题出在内部。比如一家公司业绩下滑,老板开会时拍桌子说:“客户投诉增多,市场环境不好!”但员工私下嘀咕:“明明是部门互相甩锅,流程乱成一团,这才是根儿上出了问题。”这时候就能用“事在萧墙”来形容:表面看是外部压力,实则内部早有隐患。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祸起萧墙’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是亲兄弟,都来自《论语》里“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区别在于侧重点:“事在萧墙”强调问题根源在内部,而“祸起萧墙”更突出灾祸从内部爆发。比如小区物业和业主闹矛盾,业委会迟迟不换届导致问题恶化,这就是典型的“事在萧墙”。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朋友曾跟我吐槽,说他参加的读书会总凑不齐人,组织者总怪成员不积极。后来发现其实是核心成员私下较劲,活动安排充满个人偏好。这不正是“事在萧墙”的鲜活案例吗?内部的小矛盾,往往比外界压力更容易瓦解一个团队。
为什么人们容易忽视内部问题?心理学上的“基本归因误差”可以解释:我们总习惯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于性格缺陷,而把自己的问题怪到环境头上。就像家长总抱怨孩子沉迷手机,却很少反思家庭沟通方式是否出了问题。这种思维定式,让“事在萧墙”的现象在生活中反复上演。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重要的启示是:解决问题要先照镜子。去年我们工作室项目推进困难,起初大家都抱怨甲方要求多变。后来组织反思会才发现,其实是内部分工不明确导致效率低下。当我们把目光从“对外找理由”转向“对内找方法”时,很多难题反而迎刃而解。这或许就是古老智慧给当代人的礼物——看清萧墙之内的症结,比对抗外面的风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