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jié gōng bèi
成语解释: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既示必死之期,又开可生之路,利害悬殊,事捷功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事捷功倍
英文翻译:Get more with less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捷:1.快:敏捷。捷足先登。2.姓。3.战胜:我军大捷。连战连捷。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倍:1.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三的五倍是十五。2.加倍:勇气倍增。事半功倍。
我们常听说“事捷功倍”,但这个词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张要准备一场重要会议,他提前梳理了资料、列好了发言提纲,结果只用半小时就搞定了原本需要两小时的任务。这就是典型的“事捷功倍”——用对方法,效率翻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就能更快完成?”其实核心在于是否抓住了关键环节。比如做菜时,先烧水再备菜,比一边切菜一边等水开更省时间。这种“顺序优化”的小技巧,往往就是事半功倍的秘密。
工作中如何实践?看看程序员老李的经历。接手新项目时,他先用思维导图梳理技术难点,再逐个击破。同事问他:“为什么不直接开写代码?”他笑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啊。”这种先规划再行动的思路,让他的开发速度比团队平均快40%。
有趣的是,“事捷功倍”有时反而需要“慢下来”。学生小王曾熬夜刷题却成绩平平,后来改用错题本针对性复习,每天只花1小时就进步显著。这说明精准发力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就像用钥匙开锁,找准锁眼才能轻松打开。
个人认为,现代人容易陷入“效率焦虑”,总想同时处理多件事。其实不妨试试“单线程工作法”:关闭手机通知,专注处理当前任务。上周我尝试在写作时关掉社交软件,结果2000字的文章比往常少花1小时。这种减法思维或许正是实现事捷功倍的新路径。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遇到复杂任务时,你会选择立即行动,还是先画流程图?观察身边的效率高手,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选择后者。就像组装家具时先看说明书的人,反而比急着动手的人更快完工。这种策略性停顿,或许就是平凡与高效之间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