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繁体字形:二桃殺三士
英文翻译:Two peaches kill three soldiers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桃:1.桃树,落叶小乔木,小枝光滑,叶子长圆披针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核仁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3.形状像桃儿的东西:棉桃。棉花结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二桃杀三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桃子怎么会杀人呢?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关于人性弱点的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用两个桃子设计让三位勇士争功内斗,最终三人因羞愧而自杀。这成语常用来形容用计谋挑起矛盾,让对手自相残杀。
为什么两个桃子能害死三个壮汉?关键不在桃子本身,而在人心的贪欲和面子问题。三位勇士都觉得自己功劳最大,但桃子只有两个,谁没分到就等于被当众羞辱。晏子正是利用了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把简单的资源分配变成了致命陷阱。
现代职场里其实常能看到类似情况。比如某公司突然宣布只给两个晋升名额,却有三个实力相当的候选人。这时候如果领导不做明确评判标准,反而说“你们自己商量”,很可能就会引发猜忌算计,甚至团队分裂——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二桃杀三士”吗?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典故也提醒我们警惕“零和博弈”的思维。生活中很多矛盾看似资源不足,实则是缺乏沟通和规则。就像家里姐弟争蛋糕,与其让他们抢刀叉,不如教他们如何公平切分。与其说晏子聪明,不如说那三位勇士太执着于眼前的桃子,忘记了合作的可能性。
有人觉得这是高明的权谋智慧,我倒认为更像是人性警示录。现在有些企业搞“末位淘汰制”或“限量奖励”,短期内或许能刺激竞争,但长期可能助长恶性内卷。真正的管理智慧,应该像分桃子前先定好度量标准,既激发积极性,又守住公平底线。
下次遇到类似两难局面时,不妨先问问:我们是真的资源不够,还是被设计了比较的陷阱?有时候退后一步看清全局,可能就会发现,桃子树上还挂着更多果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