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r
  • t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èr tóng yī mǎ

成语解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同“青梅竹马”

繁体字形:二童一馬

英文翻译:Two children and one horse

二童一马的意思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童:1.儿童;小孩子:牧童。顽童。童话。童谣。童年。2.指没结婚的:童男。童女。3.(童儿)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家童。4.秃:童山。5.姓。“僮”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成语评论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二童一马”这成语,听着是不是有点古早味?先别急着懵,说白了,这词儿就是形容生活简单朴素,俩小孩加一匹马就能过日子。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有种“返璞归真”的调调?

举个栗子哈!比如老张退休后搬去乡下,每天种菜遛狗,家里就一辆自行车、一条狗陪着他,邻居都说他这日子过得真是“二童一马”——虽然没小孩也没马,但意思到位了嘛!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和现代生活有啥关系?” 嗐,关系大了!现在人天天卷得飞起,反而羡慕这种“少即是多”的状态。不信你瞅瞅,那些极简主义博主为啥火?道理其实相通。

再换个场景琢磨。小王创业失败后,把公司豪车卖了,改骑共享单车上下班。朋友开玩笑说:“你这算不算‘二童一马’的破产版?” 虽然是个玩笑,但背后藏着智慧:有时候剥离浮华,反而能看清什么才是刚需。哎,这里得插一句,您觉得“二童一马”是穷还是通透?我个人觉着吧,关键看心态——手里东西少,心里不慌,那才叫境界。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城里人周末爱往农家乐跑,吃个土灶饭、喂喂羊驼,这不就是现代版“二童一马”体验卡吗?要我说啊,老祖宗的智慧还真挺超前,早就看透了物质过剩的坑。不过话说回来,咱也别非活成古人那样,能在浮躁里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才是真本事。

最后提一嘴,这成语其实挺像日本那个“断舍离”概念,但早了千八百年。文化这东西啊,有时候真是殊途同归。所以下回看到谁家装修得清汤寡水,别急着说人家穷酸,保不齐人家正在实践“二童一马”的人生哲学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