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ǐng dǐ há má

成语解释:指井底的癞蛤蟆,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成语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弹丝》:“妾阅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井底蛤蟇

英文翻译:Toad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

井底蛤蟆的意思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达到。[de]同“”。

蛤:[gé]1.蛤蜊、文蛤等双壳类软体动物。2.见〖蛤蚧〗。[há]青蛙和癞蛤蟆的统称。

蟆:[má]蝦蟆。[mò]小蚊。

成语评论

井底蛤蟆”这个成语,平时怎么用?举个例子:小张刚入职时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开会时总爱打断同事的话,结果被领导提醒:“别当井底蛤蟆,多听听别人的经验。”这句话一针见血,让小张瞬间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为什么用“蛤蟆”而不是其他动物?其实这里有个巧妙的比喻——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头顶一小片天空,自然觉得世界就这么大。这和现实中某些人固执己见的状态异曲同工,既形象又带着点幽默感。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还有人像井底蛤蟆吗?”其实真不少见。比如总用同一套方法解决问题的同事,或是坚信某个观点绝不改变的朋友,都是现代版“井蛤蟆”的典型。关键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是否愿意探出头看看井外的世界。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容易陷入“专业井底”。比如程序员只盯着代码,设计师死磕视觉效果,反而忽略了跨领域协作的可能性。这提醒我们: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比单纯积累知识更重要。

我自己有次当“井底蛤蟆”的经历特别打脸。刚学摄影时觉得构图规则必须严守,直到看见大师故意打破规则拍出的惊艳作品,才明白所谓的“井口”其实是自己划的界限。现在遇到不同意见时,总会先想:“这个新角度会不会拓宽我的认知边界?”

网络时代的信息茧房,让“井底蛤蟆”现象变得更隐蔽。算法推送的同质化内容,社交圈子的回声壁效应,都在无形中给我们的认知井口砌砖加瓦。保持清醒的方法很简单:定期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信息,就像给井底挖了条通向外界的隧道。

下次遇到固执己见的人,与其直接批评“你就是井底蛤蟆”,不如换个说法:“我们要不要一起爬到井沿上看看?”这种表达既保留了成语的智慧,又多了份携手进步的温暖。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蹲在某个认知的井底,重要的是保持探头的勇气。

井底蛤蟆的造句

  1. 造句 唉,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这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蛤蟆。
  2. 造句 呸!呸!井底蛤蟆见过多大个天呀!就在一个未庄村看来平静又不平静的一个晚上,一群红卫兵,把阿Q抓走了。
  3. 造句 一时间,古尘突然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未曾见过世面井底蛤蟆。
  4. 造句 你还不如说我,让我跟上别人学着吃就好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明摆着是有一点说自己井底蛤蟆没有见过大世面。
  5. 造句 人家那超短裙,把里面的底裤都可以在弯腰的时候露出来,大惊小怪井底蛤蟆没有见过大世面。
  6. 造句 天底下竟有这种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傻帽,傻得盖了帽,为什么这世界上会平白生出那么多没见识没出息的井底蛤蟆呢?
  7. 造句 飘飘忽忽的还挺稳,望着那鬼司机一脸惊讶我心中暗笑的想着,井底蛤蟆,你才见过多大的天儿啊,殊不知哥们我可是天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