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ǐng wā xī jī

成语解释: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送惟良上人诗序》:“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泄哉!余闻乎蛙醯鸡哉之不若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井蛙醯鶏

英文翻译:Well frog

井蛙醯鸡的意思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蛙: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等。

醯:1.醋。2.酰(xiān)的旧称。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成语评论

小明刚入职时总爱对同事的工作指手画脚,直到参与跨部门项目才发现,自己熟悉的Excel数据处理只是整个业务流程的冰山一角。这就像成语"井蛙醯鸡"说的——蹲在井底的青蛙以为天只有井口大,醋缸里的蠓虫觉得世界就该酸溜溜的。

为什么说小明最初的表现像"井蛙醯鸡"?因为他只盯着自己眼前的工作模块,就像成语里的小生物,用有限的认知去评判整个系统。其实每个岗位都有独特的价值链条,就像组装手机既需要懂芯片的工程师,也需要研究用户界面的设计师。

记得去年社区改造健身公园时,王阿姨坚持要把所有空地都铺上水泥,"这样下雨天不会弄脏鞋子"。后来设计师带居民们参观其他社区的生态公园,大家才发现透水地砖既能防滑又环保。这个转变过程恰好印证:突破固有认知需要主动走出"舒适区"。

如何避免成为现代版"井蛙醯鸡"?我常用"知识交叉感染法"——定期接触陌生领域的内容。比如程序员可以看看艺术展览,教师不妨体验剧本杀游戏。去年试着学陶艺后发现,捏陶时"留白"的哲学,居然帮我改掉了工作日程排太满的坏习惯。

有个有趣现象:短视频平台会根据喜好不断推送相似内容,这其实在给我们造"数字井口"。我每周会特意点开三个完全不感兴趣的直播,可能是钓鱼教学、戏曲赏析或者量子物理讲座。虽然大多时候听不懂,但那种"原来世界还有这种打开方式"的新鲜感,就像给思维开了扇天窗。

最近在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跳出欧洲中心论解释文明演进,这种跨学科视角给了我很大启发。或许真正可怕的不是生活在"井"里,而是忘记井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下次遇到意见不合时,不妨先想想:会不会我们各自站在不同井口,看到的都是真相的某个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