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 shàng zuò qīn
成语解释: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偏我不如他,我仁者能仁,身里出身的根脚,又是亲上做亲,况兼他父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更加亲密
繁体字形:親上做親
英文翻译:marry within the clan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做:1.制造:做衣服。用这木头做张桌子。2.写作:做文章。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事。做买卖。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做寿。做生日。5.充当;担任:做母亲的。做官。做教员。做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做主席。6.当做: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7.结成(某种关系):做亲。做对头。做朋友。8.假装出(某种模样):做样子。做鬼脸。做痛苦状。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亲上做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已经有亲戚关系的两家人,通过婚姻再次结亲。比如表兄妹结婚,或者姑姑的儿子娶了舅舅的女儿。这种“亲上加亲”的做法,在古代其实挺常见的。
举个例子:《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一个是贾家的公子,一个是贾母的外孙女,两人本是姑表兄妹,却产生了感情。虽然故事里他们的爱情没能圆满,但这种“亲上做亲”的关系设定,恰恰体现了古代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巩固利益的传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代人喜欢“亲上做亲”?其实这和资源集中有关。过去交通不便,家族需要维持财富和地位,内部联姻能避免财产外流,还能增强亲属间的信任感。比如《知否知否》里盛家大姐嫁给表哥,就是为了保住家族产业。
不过到了现代,“亲上做亲”的现象少了很多。比如现在表兄妹结婚,法律上是被禁止的。这不仅是医学进步发现了近亲结婚的风险,也说明社会更注重个人选择而非家族捆绑。就像邻居张阿姨说的:“现在年轻人找对象,谁还盯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网啊!”
有趣的是,这种现象在文学创作中反而成了“宝藏素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为了复国大业想娶表妹王语嫣,这种“亲上做亲”背后藏着政治野心,比普通爱情故事多了层悲剧色彩。可见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时代能碰撞出完全不同的火花。
在我看来,“亲上做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观念的变迁。它曾经是维系家族的绳索,如今更多成为历史剧里的戏剧冲突来源。但无论哪种形式,都在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比血缘或利益更复杂,也更值得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