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dì shēng shū
成语解释: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人地生疎
英文翻译:complete stranger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提到“人地生疏”,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或许是一个提着行李箱站在陌生街头的年轻人,或是在新公司茶水间里手足无措的职场新人。这个成语就像一扇透视镜,照见每个人初来乍到时的忐忑与期待。
最近有位读者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地理上的陌生吗?”其实不然。去年我带团队做市场调研,在杭州某社区推广新产品时,本地阿姨用方言拉着我说:“你们这机器太高级,我们这些‘人地生疏’的老骨头学不会哦。”你看,这里的“地”已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指向对新兴事物的陌生感。
在北方某县城开民宿的朋友分享过有趣经历。他特意学习当地方言招呼客人,却总被调侃“你这口音听着比游客还生分”。这让我想到,打破人地生疏的钥匙,不在于刻意模仿,而在于真诚互动。就像上周在小区快递站,新来的快递员记错楼号时摸着后脑勺憨笑,反而让居民们更愿意帮他指路。
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代年轻人平均每3年就会经历一次环境转换。我的表弟从成都跳槽到深圳时,在租房App上特意选择带“同城老乡”标签的合租。结果发现室友竟是个东北小伙,两人用川普和东北话碰撞出的友情,反而成了他在异乡最好的安慰剂。这提醒我们,与其执着于消除陌生感,不如学会在差异中寻找连接点。
下次当你感到人地生疏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观察周围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就像上周我在曼谷街头迷路,跟着买校服的学生找到地道的船面摊,老板娘用计算器和我讨价还价的样子,反而比景区导览图更有温度。陌生环境就像未拆封的礼物,永远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