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lǎo zhū huáng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成语出处: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人老珠黄
英文翻译:one getting old like the pearl becoming yellow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人老珠黄”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听过,但到底怎么用才贴切?比如同事闲聊时说:“小李最近总抱怨自己‘人老珠黄’,可她才三十出头,明明状态好得很!”这里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用这个词?其实成语中的“珠黄”原指珍珠变黄,比喻失去价值,但现在更多被用来调侃年龄焦虑,而非真正贬低他人。
再举个职场例子。张姐四十岁时被公司调岗,她自嘲:“现在真是人老珠黄了,连新来的实习生都比我懂直播运营。”这时候的核心问题浮现:年龄增长是否必然意味着能力下降?显然不是。张姐后来报了短视频课程,三个月后带着团队做出爆款内容,这个反转恰恰说明,“珠黄”的关键不在年龄,而在是否持续学习。
有次在菜市场听到摊主大妈打趣:“我这把年纪人老珠黄啦,但挑菜眼光可比小姑娘毒!”这句话藏着智慧——岁月流逝带走了青春,却沉淀了经验。就像我邻居王阿姨,退休后组织社区读书会,用人生阅历解读经典,反而比年轻时更受欢迎。这让我想到,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这个成语:珍珠随年月温润,人亦如是。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现在中年博主在社交媒体反而更吃香。比如穿搭博主“50岁刘姐”粉丝百万,评论区常见“根本看不出人老珠黄”。你看,当社会开始欣赏皱纹里的故事时,成语背后的刻板印象正在松动。我总觉得,真正让人“失色”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停止成长的心态。
最后想起博物馆看到的唐代铜镜,历经千年早已锈迹斑斑,但展柜标签写着“包浆醇厚,更显珍贵”。或许人也该这样看待岁月——外在或许改变,内在的积淀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下次再听到“人老珠黄”,不妨笑着回一句:“珍珠越老越难得,没听说古董最值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