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pín zhì duǎn
成语解释: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
成语出处:《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道‘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穷人的智力
繁体字形:人貧智短
英文翻译:Poor people and short minds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短:1.两端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a)指空间:短刀。裤子裁短了。b)指时间:短期。夏季昼长夜短。2.缺少;欠:理短。缺斤短两。别人都来了,就短他一个人了。短你三块钱。3.缺点:取长补短。说长道短。揭短儿。护短。
"人贫智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在经济困难时,容易做出不够理智的决定。比如小明急着凑钱给家人看病,明知网贷利息高得吓人,还是硬着头皮借了款。事后算账才发现,利息比本金还多出一倍。这时候亲戚朋友会说:"真是人贫智短,早该找我们商量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经济压力真的会影响判断力呢?科学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财务焦虑中的人,大脑认知资源会被大量消耗。就像手机同时开太多程序会卡顿,人在资源匮乏时,决策质量确实会下降。这不是智商问题,而是注意力被生存焦虑过度占据导致的。
去年邻居王叔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他下岗后急着找新工作,结果被"高薪海外务工"的骗局诓走积蓄。后来他跟我说:"现在想想那些漏洞太明显了,可当时满脑子都是下个月的房贷,根本冷静不下来。"这个案例生动说明,经济困境就像给思维戴上了眼罩。
不过我发现这个成语也有局限性。我见过拾荒的张阿姨,虽然生活拮据,却总能精准判断废品行情,每次都能卖出好价钱。这说明特定领域的智慧并不会因贫困消失,关键看是否处于熟悉的生存场景。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在缺水环境中反而进化出独特的生存智慧。
要打破"人贫智短"的魔咒,建立应急储备金特别重要。就像给思维安装"安全气囊",哪怕只有三个月生活费储备,都能显著降低决策焦虑。我自己的经验是,当知道账户里有"保命钱"时,面对突发状况明显更从容,不会病急乱投医。
社会支持系统其实也是解药之一。老家表哥创业失败时,幸亏有商会前辈帮忙分析,避免了贱卖设备的错误决定。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主动寻求帮助就像打开思维的天窗,能让新鲜空气吹散困局中的迷茫。贫穷不一定会导致短视,但孤立无援的状态确实会压缩思考空间。
说到底,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暂时的物质匮乏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思维困局。就像种子在破土前要积蓄力量,人在低谷期更要守护好独立思考的能力。记住,智慧的火花往往在压力中迸发,关键看我们是否愿意给自己多点耐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