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ú pú jí bài
成语解释: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成语出处: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僕僕亟拜
英文翻译:Worship me
仆:[pú]1.旧时受人雇佣、在生活上供役使的人:仆人。女仆。2.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pū]向前跌倒:前仆后继。
仆:[pú]1.旧时受人雇佣、在生活上供役使的人:仆人。女仆。2.谦辞。旧时男子称自己。[pū]向前跌倒:前仆后继。
亟:[jí]副词。急迫:缺点亟应纠正。[qì]副词。屡次:亟经洽商。
拜:[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仆仆亟拜”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频繁地弯腰行礼”,常用来形容人过分谦卑或刻意讨好他人的样子。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初进贾府时,面对一群贵妇人不断鞠躬作揖,甚至显得有些局促——这种“仆仆亟拜”背后既有身份差距的压力,也有对生存资源的现实考量。
为什么人们会“仆仆亟拜”?举个现代案例:职场新人小李为了获得主管认可,每天早晨提前到办公室给领导泡茶,开会时抢着附和每个提议。这种行为表面看是勤奋,实际隐藏着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当同事揶揄他“像古代书童”时,恰恰印证了成语背后的警示:刻意放低姿态未必能赢得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差异会影响“仆仆亟拜”的表现形式。日企员工入职时九十度鞠躬属于礼仪规范,但在强调平等的北欧公司,同样的举动可能被视为谄媚。我曾亲见一位留学生在实习期间,因过度遵循母国礼仪而被误会缺乏主见,后来调整了沟通方式才获得团队信任。
如何区分礼貌与过度谦卑?关键在于行为是否损害了自身尊严。就像《论语》中说的“过犹不及”,为患病长辈端茶送水是孝道,但若长辈健康时仍跪着奉茶,反而显得迂腐。真正的人际关系应当建立在相互理解而非单方面示好之上。
当代年轻人开始反思这种传统行为模式。我观察到95后职场群体更倾向用专业能力证明价值,而非依赖表面礼节。有位创业者在分享会上说:“与其花精力揣摩老板喜好,不如把方案数据多核对两遍。”这种转变或许预示着“仆仆亟拜”将逐渐淡出主流文化语境。
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期维持卑微姿态可能导致自我价值感流失。就像总弯腰的人容易腰肌劳损,精神层面的长期压抑同样会影响心理健康。适度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能让关系更健康持久。毕竟,真正的尊重永远来自内在实力的光芒,而非刻意讨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