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 chóu gǔ hèn
成语解释:古今的恨事。形容感慨极多。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题灵岩寺》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形容感慨极多
繁体字形:今愁古恨
英文翻译:Sorrow of the present and hatred of the past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愁:1.忧虑:发愁。不愁吃,不愁穿。2.忧伤的情绪:乡愁。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恨:1.仇视;怨恨:仇恨。恨之入骨。2.懊悔:悔恨。遗恨。
今愁古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现代人的烦恼和古代人的遗憾能共鸣"。比如有人抱怨加班压力大,朋友回一句:"你这叫今愁古恨,宋朝的工匠也得赶工期修城墙啊!"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的烦恼没那么孤单了?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和古代生活环境天差地别,愁恨真能相通吗?举个真实案例:考古学家在汉代竹简里发现了"粮价飞涨,月俸不足养家"的记载,这和现在年轻人吐槽房价时的语气简直如出一辙。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个人觉得,今愁古恨能流传千年,恰恰说明人类的情感内核从未改变。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刷短视频解压,古人也会在酒肆里听评书消愁。变化的只是载体,内核始终是相似的生存焦虑与情感需求。
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使用?因为它能帮我们跳出当下视角。比如面对职场竞争焦虑时,想想苏东坡被贬黄州还能发明东坡肉,就会明白:每个时代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困境。这种历史纵深感,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宽慰。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今愁古恨其实是个很好的思考工具。它提醒我们:今天的烦恼放在历史长河里可能微不足道,但正因为前人也经历过类似挣扎,我们反而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智慧。下次遇到烦心事,不妨试着用这个成语给自己换个视角——说不定就能发现柳暗花明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