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óng tiān ér jiàng
成语解释:天上掉下来的。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周亚夫传》:“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出乎意料突然发生
繁体字形:従天而降
英文翻译:drop from the clouds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降:[jiàng]1.落下(跟“升”相对):降落。降雨。温度降下来了。2.使落下;降低(跟“升”相对):降价。降级。3.姓。[xiáng]1.投降:诱降。降顺。降将。宁死不降。2.降伏;使驯服:降龙伏虎。一物降一物。
哎哟,你瞅瞅这成语“从天而降”,听着就带劲儿!但咱得先掰扯清楚,这词儿到底是啥意思呢?说白了,它字面指“从天上掉下来”,但实际用法可不止这么简单。比如你突然听说隔壁老王家屋顶被冰雹砸了个窟窿,这时候就能说:“这冰雹真是从天而降,老王一家子都懵了!”——你看,这里既描述了自然现象,又带点“毫无预兆”的意外感。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那这成语只能形容自然灾害吗?”嘿,您可问到点子上了!咱再举个栗子:小张刚愁着月底业绩不达标,结果客户突然签了个百万大单。这时候同事准会打趣:“你这运气简直是从天而降啊!”——瞅见没?这里强调的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跟自然灾害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所以说啊,这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根据语境“七十二变”。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用“天”来比喻意外事件呢?要我说啊,这跟咱老祖宗对自然的敬畏分不开。您想啊,古代既没天气预报又没卫星监测,打雷下雨可不就跟老天爷发脾气似的?不过现在年轻人用这词儿,倒多了几分幽默感。比如我哥们儿前脚刚抱怨单身,后脚就遇见心仪对象,他自己都乐:“缘分这事儿,还真能从天而降!”
您可能还好奇,这成语跟西方文化有啥不同?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希腊神话里雅典娜是从宙斯脑袋里蹦出来的,要按咱的说法,这算不算另一种“从天而降”?不过依我看,中文成语更注重现实场景的比喻,不像神话那么夸张。就像《三国演义》里写伏兵突袭,罗贯中笔锋一转:“只见山上箭矢如雨,竟似从天而降!”——您品品,是不是画面感扑面而来?
最后唠点实在的,现在年轻人用这成语可灵活多了。前两天听实习生吐槽:“老板突然派来个紧急任务,跟天上掉陨石似的,砸得我眼冒金星!”您听听,这既保留了成语的意境,又混搭了现代比喻。要我说啊,语言就得这么活学活用,毕竟生活里的意外惊喜或惊吓,谁还不是说来就来呢?保持开放心态,灵活应对才是正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