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wéi shàng xiǎng
成语解释:古代祭文中的套语,指请享用祭品吧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分句;用于死亡的讽刺说法
繁体字形:伏維尚饗
英文翻译:Fuwei Shangxiang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维:1.连接:维系。2.保持;保全:维持。维护。3.姓。4.思考;想:思维。5.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如长、宽、高)叫做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
尚:1.副词。还:年纪尚幼。尚待进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风尚:时尚。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书、尚衣等。
飨:1.用酒食款待人。也泛指对人提供某些东西:以飨读者。2.古又同“享”。
“伏维尚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其实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常见于祭文或悼词中,字面意思是“俯首恭敬地请逝者享用祭品”,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尊重。比如有人写文章纪念先辈时,可能会用:“祖父一生勤勉,伏维尚飨,愿在天之灵安息。”这里的“伏维尚飨”既是一种仪式化的语言,也是情感的表达。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其实随着时代变化,它的使用场景确实变少了,但在一些传统仪式、文学创作或历史剧中仍能看到它的影子。比如描述一场庄重的祭祀活动时,作者可能会写:“众人焚香叩首,口中默念‘伏维尚飨’,仿佛跨越时空与先祖对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文化韵味,又让文字多了几分厚重感。
有趣的是,成语背后藏着古人对生死和伦理的理解。过去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祭祀不仅是形式,更是情感的寄托。如今虽然观念不同,但“伏维尚飨”依然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现代人与传统文化。个人认为,这类成语就像语言的活化石,用对了地方反而能为文字增添独特的感染力。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如果写一篇关于家族记忆的文章,可以这样用——“翻开泛黄的族谱,耳边似乎响起‘伏维尚飨’的低语,那些未曾谋面的亲人仿佛正透过文字凝视着我。”这里没有直接描写悲伤,却通过成语传递出跨越世代的情感羁绊。
说到底,语言是流动的。像“伏维尚飨”这样的成语或许不再日常,但它承载的文化记忆依然值得被了解。下次在古籍或碑文中遇到它时,不妨多停留片刻——那些看似遥远的文字,或许正悄悄讲述着人类共通的思念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