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 r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 shàn rǎng yú

成语解释: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伐善攘羭

英文翻译:Felling good and hustling people

伐善攘羭的意思

伐: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攘:1.抢夺;侵犯;窃取:攘夺。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3.捋起(衣袖):攘臂。

羭:1.母羊。2.黑毛羊。3.美(好的方面):“攘公之羭。”

成语评论

伐善攘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既喜欢自我夸耀(伐善),又爱抢夺别人的功劳或利益(攘羭)。比如公司里的小王,每次团队合作时总把成果说成自己的功劳,甚至私下里抢同事的项目机会,这就是典型的“伐善攘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会有这种行为?其实背后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比如刚入职的新人小李,为了快速站稳脚跟,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贡献,甚至把别人的点子说成自己的。这种行为短期看似能获得关注,长期却容易破坏信任,得不偿失。

来看个历史故事里的例子:明朝某县官治理水患时,明明靠师爷的方案解决了问题,却在奏折里写道“臣日夜思虑,亲定治水之策”,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结果皇帝巡查时发现真相,反而给他扣上了欺君之罪。这告诉我们,靠“伐善攘羭”得到的东西,终究像沙堆的城堡一样不牢固。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存在这种现象吗?其实换个形式依然存在。比如自媒体博主把团队创作的内容打上“独家原创”标签,或者学生小组作业里独占加分项的同学。不过现在信息透明度高了,这种行为更容易被揭穿,就像朋友圈里突然冒出的“运动冠军”,其实手机步数都是靠摇出来的。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领域,“伐善攘羭”反而越少。比如外科手术团队,主刀医生通常会明确感谢麻醉师和护士的配合。或许当专业性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更懂得“功劳自然会说话”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专注提升实力,比费心争夺虚名更有价值。

下次遇到“伐善攘羭”的情况,不妨试试“功劳扩散法”——在汇报成果时特意提到合作伙伴的名字。这样做既化解了争功压力,又能培养真正的团队默契。毕竟,好的合作就像拼图游戏,每块的位置对了,整体才会完整发光。

"伐善攘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