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án sān guò sì
成语解释:传闲话,说是非
成语出处: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搬弄是非
繁体字形:傳三過四
英文翻译:Pass three over four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哎呦,说到“传三过四”这个成语,你可能会先懵一下——这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消息传来传去,越传越离谱,最后连亲妈都不认识了。比如老王家闺女考上重点大学,结果传到邻居耳朵里就成了“老王家的狗被大学录取了”。你说这中间得经过多少张嘴的加工啊?
这时候你肯定会问:为啥信息传递总会出这种幺蛾子?嘿,这问题问得妙!其实啊,每个人接收信息时都会自带“滤镜”——有人记性差漏两句,有人爱添油加醋显能耐,还有人纯粹为了好玩编段子。就像你上次跟朋友说“明天可能下雨”,传到第三个人那儿就成了“台风马上登陆”,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更带劲。咱们公司上周开会说要优化考勤制度,结果你猜怎么着?行政部的小张传成“以后迟到要扣双倍工资”,传到财务部老李那儿变成“每天必须提前半小时到岗”,最后保洁阿姨都开始打听“听说公司要装人脸识别打卡机”。你看看,这信息就跟坐过山车似的,转个弯就面目全非。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传话的人。咱们大脑处理信息时本来就会自动删减重组,就像你玩“传声筒”游戏,十个人传句话最后能变成外星语。关键还得看信息源头够不够硬核,要是领导说话跟打哑谜似的,底下人可不就放飞想象力了嘛。
依我看呐,解决“传三过四”的毛病得双管齐下。一方面咱们自己听到消息别急着当复读机,先过过脑子;另一方面重要信息最好白纸黑字写清楚,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暗示。就像我奶奶常说的:“话传三人变,字写纸上安”,你品,你细品。
说到底,信息传递这事儿就跟接力赛似的,关键得把接力棒稳稳当当交出去。下次要是再碰上“传三过四”的情况,不妨笑着来句:“兄弟,你这故事会版本比原版精彩多了,要不考虑改行当编剧?”既化解尴尬,又提醒对方注意分寸,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