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g
  • huà
  • b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ng huà bài sú

成语解释:败坏教化和风俗。

成语出处:《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来遣责

繁体字形:傷化敗俗

英文翻译:offend public decency

伤化败俗的意思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成语评论

伤化败俗”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背后反映的问题其实离生活很近。比如,有人为了博眼球在公共场合故意做出低俗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让人反感,还可能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这时候人们就会批评:“这种行为简直是伤化败俗!”

那么问题来了:伤化败俗”到底指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某些行为破坏了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或文化传统。比如古代小说里常有“沉迷赌博、家破人亡”的情节,作者用“伤化败俗”批判这类现象,提醒人们远离恶习。

再看一个现代例子:某网红为了流量编造虚假故事,欺骗粉丝感情。网友评论道:“靠谎言赚钱,伤化败俗!”这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们对“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始终抱有警惕。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人们总对“伤化败俗”的事格外敏感?或许因为道德底线是社会的黏合剂。如果大家都默认“突破底线没关系”,社会信任就会瓦解。比如某地曾因商家集体售卖劣质商品,导致游客锐减,这就是现实版的“伤化败俗”带来的连锁反应。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关注“隐性伤化败俗”。比如某些短视频刻意放大矛盾、传播焦虑,虽然不违法,但长期来看会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这时候光靠批评不够,更需要用优质内容去对冲——毕竟,建设永远比破坏更有意义。

话说回来,判断什么是“伤化败俗”也要避免一刀切。比如多年前有人批评穿牛仔裤是“伤风败俗”,现在却成了日常穿搭。可见道德标准会随时代进步而调整,关键要看行为是否真正伤害他人或社会整体利益。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盯着“伤化败俗”的现象生气,不如多参与创建积极的文化环境。就像社区里有人乱扔垃圾,光指责没用,但若带头组织清扫活动,反而能带动更多人维护环境。对抗负面行为的最好方式,或许就是成为正面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