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ǐ xiōng wǒ dì

成语解释:双方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你逐日在外头呼朋唤友,你兄我弟,是没有工夫料理家务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你兄我弟

英文翻译:Your brother, my brother

你兄我弟的意思

你:1.人称代词。2.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你校。你局。你公司。3.“你”跟“我”或“他”配合,表示“这个…”和“那个…”的意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说话。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

兄:1.哥哥:父兄。胞兄。从兄。2.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兄。3.对男性朋友的尊称:仁兄。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成语评论

你兄我弟”这个说法,乍一听像是兄弟间的称呼,但它其实常被用来形容关系亲密、不分彼此的友情或合作状态。比如有人会说:“我俩一起创业十几年,早就是你兄我弟的交情了。”这时候问题来了:这种关系真的能完全替代血缘亲情吗?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厚的情谊确实能让陌生人变成“家人”。

举个例子:老张和老王合开了一家面馆。老张负责后厨,老王管前厅,两人不仅分工明确,遇到困难时更是互相兜底。有次老王生病住院,老张直接说:“账上的钱你先用,咱俩你兄我弟的,分什么你我?”这种超越利益的信任,恰恰是这个词最生动的注解。不过要注意,这种默契往往需要时间沉淀,急不来的。

有人可能会问:职场中称兄道弟靠谱吗?我的观察是,关键看行动而非称呼。像小李团队里互相喊着“兄弟”,但遇到项目压力时各自甩锅,这种“塑料兄弟情”反而容易让人寒心。真正的“你兄我弟”应该像运动队里的搭档,赢了击掌庆祝,输了共同复盘,这才是良性互动。

有意思的是,这种关系在现代社会有了新形态。我认识的一对程序员网友,虽然素未谋面,但五年间互相debug代码、分享行业动态。用他们的话说:“隔着屏幕都能背出对方的编码习惯,这不算你兄我弟算什么?”这让我想到,情感联结的深度,未必受限于物理距离。

说到底,“你兄我弟”的核心在于将心比心。它不需要歃血为盟的仪式感,更多体现在日常细节里——记得对方的口味偏好、尊重彼此的底线、危难时主动伸手。这种关系最珍贵之处,在于它既保留了独立个体的边界感,又创造了共同成长的安全空间。当人们抱怨现代社会人情冷漠时,或许正是缺少了这份真诚的“兄弟感”。

最后想说,不必刻意追求称兄道弟的形式。就像种花需要合适的水土,人与人的深度联结,往往始于自然流露的善意,成于经年累月的灌溉。下次遇到值得珍惜的关系,不妨试试用行动说话:雪中送次炭,远比酒桌上喊一百句“兄弟”更有分量。

"你兄我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