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o shēn fēi zú
成语解释: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瓒誓命沈城,佻身飞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无畏
繁体字形:佻身飛鏃
英文翻译:Frivolous arrowhead
佻:轻浮;不庄重:轻佻。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镞:箭头:箭镞。
“佻身飞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的画面感却很强——字面意思是“轻捷地躲开飞来的箭”,实际用来形容人反应机敏、善于避开危险。举个例子:“谈判桌上,对方突然提出尖锐质疑,他佻身飞镞般化解了矛盾,最终促成了合作。”这里既体现了快速应对的能力,又暗含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智慧。
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躲开危险”吗?其实不然。比如在创业场景中,有人可能会说:“市场变化莫测,团队必须像佻身飞镞一样,既要规避风险,也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这说明它不仅强调“躲避”,更包含“在动态环境中灵活应变”的深层含义。
从历史角度看,“佻身飞镞”最早可能源于古代战争场景,但现代人完全可以用它形容职场、社交甚至日常决策。比如面对突发的工作危机,同事间互相提醒:“咱们得学学佻身飞镞的功夫,别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古典韵味,又赋予了现实指导意义。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它传递了一种“主动防御”的生存哲学。就像打太极时以柔克刚的动作,重点不在硬碰硬,而在于借力打力。当代社会信息纷杂、节奏飞快,这种既能保护自身又不失进取精神的策略,或许比横冲直撞更有可持续性。
下次遇到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未必在于“消灭障碍”,而是像冲浪者驾驭浪头那样,将挑战转化为前进的助力。毕竟,生活中的“箭矢”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优雅地避开它,并朝着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