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ǐ 使
  • mín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ǐ mín yǐ shí

成语解释: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使民以時

英文翻译:use people at convenient times and in proper ways

使民以时的意思

使:1.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2.使用:使拖拉机耕地。这支笔很好使。使上点肥料。3.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4.假如。5.奉使命办事的人:使节。大使。公使。特使。学使(科举时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试的官员)。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使民以时"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字面意思是"让百姓按照农时劳作"。咱们可以这么理解:管理者安排任务要挑合适的时机,别耽误人家正常生活。举个例子,村长让村民修水渠,如果选在秋收季节,大家白天割稻子累得半死,晚上还要挖土方,这就叫"不按农时使唤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生活有啥关系?其实原理相通。比如公司老板突然让员工连续加班三个月赶项目,结果团队累垮了、效率反而下降。这就好比春耕时节让农民去修宫殿,最后庄稼荒废了,宫殿也没修结实。好的管理应该像老农种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松土,什么时候该浇水。

我发现这个成语藏着个智慧:凡事要顺势而为。就像我邻居张叔种草莓,他从来不在雨季移栽幼苗,宁可晚收成半个月,也要等天气转晴。结果他家的草莓总比别人家的甜,还少打农药。这大概就是"使民以时"的生活版应用——尊重客观规律比强行努力更重要。

再举个反例。去年我们小区物业非要寒冬腊月换地下水管,结果冻坏三处接口,整个小区停水三天。要是他们等到开春再动工,既省维修费又少挨骂。可见不论古今,违背自然节奏的决策,往往要付出额外代价。

有个问题值得琢磨:现代社会讲究效率,怎么平衡时效性和合理性?我观察到成功的餐饮连锁店有个共同点:中央厨房会根据各分店的实际客流量配送半成品,既不让食材积压变质,也不会出现断货。这种动态调整的智慧,正是"使民以时"的升级版——不是死守时间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有些互联网公司推行"弹性工作制",程序员可以自己选择凌晨写代码还是白天干活。这看似违背传统作息的安排,实际上暗合"使民以时"的本质——让每个人在自己状态最好的时段工作,就像让农民在最适合的节气播种,反而能收获更高的效率。这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或许正是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的新演绎。

使民以时的造句

  1. 造句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 造句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 
  3. 造句 ‘道千诚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造句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 造句 黄帝命令大臣发明了度量时间和空间的天干和地支,创立了感应天地之气变化消长的十二律吕,制定了使民以时的第一部历法。
  6. 造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 造句 吾每於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之良规,孔子之言,万世之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