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èi
  • dào
  • jiān
  • x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èi dào jiān xíng

成语解释: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

成语出处:《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加速行进

繁体字形:倍道兼行

英文翻译:cover two days journey in one day

倍道兼行的意思

倍:1.跟原数相等的数,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乘某数:三的五倍是十五。2.加倍:勇气倍增。事半功倍。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倍道兼行”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形容人为了赶时间,一边加快速度赶路,一边处理其他事情。比如咱们常说的“加班加点搞项目,还得抽空回客户消息”——这不就是典型的倍道兼行嘛!

不过问题来了:这种拼命三郎式的生活真的能长久吗?我举个身边的例子:老张为了赶项目进度,白天跑客户,晚上改方案,结果方案是交上去了,自己却累得进了医院。你细品,倍道兼行虽能解燃眉之急,但要是长期这么折腾,身体迟早要亮红灯。

那什么时候该用这个成语呢?举个正面例子:去年台风要来的时候,市政工人连夜加固堤坝,同时组织群众转移——这种分秒必争又兼顾多头的行动,可不就是教科书级的倍道兼行嘛!这时候不拼命,难道等洪水来了再后悔?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的精髓在“兼行”俩字。就像咱老家种地的王大爷,秋收时既要抢收稻谷,又要晾晒玉米,还得盯着天气预报——这手眼通天的本事,靠的就是对时间管理的精准把握。所以说,倍道兼行不是瞎忙活,关键得讲究个统筹方法。

不过大伙儿可得注意,现在网上有些人把“内卷”当倍道兼行来吹捧,这我可不敢苟同。真正的倍道兼行应该像快递小哥那样,既保证送货速度,还能记住每个客户的特殊要求——这种效率与质量并重的状态,才是这个成语该有的打开方式。

说到底,咱们得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开启倍道兼行模式,但千万别把它当日常。就像开车不能永远踩地板油,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也得松油门。毕竟老祖宗造这个词,本意是教人灵活应对紧急情况,可不是鼓励咱们当永动机啊!

倍道兼行的造句

  1. 造句 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我军倍道兼行,一夜之间就挺进了一百多里,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
  2. 造句 为了争取时间,他带领村干部采取了倍道兼行的工作,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作战”。
  3. 造句 十二月,尔朱兆以轻兵倍道兼行,从河桥西涉渡河。
  4. 造句 而曦儿则由另一队人护送,轻装简从,倍道兼行赶往万里风云堡。
  5. 造句 时义军船率小陋,虑水战不敌,至芜湖,元景大喜,倍道兼行,闻石头出战舰,乃于江宁步上,于板桥立栅以自固。
  6. 造句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7. 造句 不顾整顿人马,倍道兼行的来到了洛阳,试图把在长安失去的,从洛阳城中找补回来。
  8. 造句 根据史料,司马懿乃倍道兼行,八日而兵至城下,而孟达在信中说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