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jiā
  • jìn
  • ch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jiā jìn chǎn

成语解释:倾:倒出。丧失全部家产

成语出处:《魏略》:“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贵,专买生口以赎其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补语;指破产

繁体字形:傾家儘産

英文翻译:Devote one's family to one's production

倾家尽产的意思

倾:1.歪;斜:倾斜。身子向前倾着。2.倾向:左倾。右倾。3.倒塌:倾覆。大厦将倾。4.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倾箱倒箧。倾盆大雨。5.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全力把工作做好。6.压倒:权倾朝野。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产:1.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产妇。产科。产卵。产下一个男孩儿。2.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产销。增产。转产。3.出产:产棉。产煤。东北产大豆。4.物产;产品:土产。特产。水产。5.产业:家产。财产。破产。6.姓。

成语评论

倾家尽产”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像“倾家荡产”,但仔细一想,它更像是强调“用尽所有家产”的孤注一掷。比如有人为了给重病亲人治病,卖掉房子、借遍亲友,甚至辞去工作全心照顾,这算不算倾家尽产?答案因人而异,但背后的选择往往藏着无奈与希望的交织。

比如老张开餐馆的故事。他抵押了唯一的住房,贷款百万装修店面,结果疫情反复导致生意惨淡。妻子劝他及时止损,他却咬牙坚持:“现在收手,之前的钱全打水漂了!”这种押上全部身家追求翻盘的心态,正是成语的现实写照。但问题来了:这种选择值得吗?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老张后来转型外卖、开发预制菜,反而在危机中找到了新出路。

再看年轻创业者小林的案例。她拿着父母养老钱开发APP,前两年颗粒无收。亲戚都说她“败家”,但第三年产品突然爆火,用户量突破百万。这时候再看“倾家尽产”,似乎又成了破釜沉舟的勇气象征。关键区别在哪里?或许在于是否保留应变弹性——小林虽投入全部资金,但始终通过兼职维持基本生活开支。

有人问:“现代社会还适用这种极端方式吗?”我的观察是,风险控制比孤注一掷更重要。就像投资时说的“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倾家尽产式的决策需要匹配三个条件:清晰的目标底线、可靠的应变方案,以及最重要的——能承受失败的底气。那位为儿治病的母亲虽然花光积蓄,但通过公益筹款重获希望,说明极端手段未必通向绝路

最后想分享个有趣现象:老一辈常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年轻人却更爱说“及时止损”。这两代人的观念碰撞,恰巧揭示了成语的新旧解读。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要有破局的胆量,也要懂撤退的时机。就像登山者不会把所有补给一次性用完,留条安全绳,往往能让倾尽全力的冲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