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 cí bēi
成语解释:慈悲:慈善,怜悯。表面上装出一付慈爱怜悯的样子。
成语出处:毛泽东《论鲁迅》:“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叚慈悲
英文翻译:False compassion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慈:1.和善:慈母。心慈手软。2.(上对下)疼爱:敬老慈幼。3.指母亲:家慈。4.姓。
悲:1.伤心:悲喜交集。2.怜悯:慈悲。3.悲壮:悲歌。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一边拍着你的肩膀说"别难过",转头却把你的糗事当笑话讲给别人听。这种表面关心、实则冷漠的行为,就像成语"假慈悲"的生动写照。
最近公司组织捐款,张经理在会上红着眼眶说:"看到山区孩子受苦,我三天吃不下饭。"可第二天中午,大家亲眼看见他把整碗红烧肉倒进垃圾桶。这种言行不一的场景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表演同情心?其实这种"鳄鱼的眼泪"背后,往往藏着利益算计或面子工程。就像菜市场里挂着"亏本甩卖"的招牌,老板的算盘珠子早就在心里打得噼啪响。
记得小区门口常驻的流浪猫投喂点吗?李阿姨每天清晨都端着猫粮来拍照发朋友圈,但暴雨天从不见她添置防雨棚。这种选择性善意提醒我们:如何区分真心与假意?关键要看行动是否具有持续性。真正的慈悲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却持之以恒;虚假的同情则像彩虹,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
有次在公交车上,西装革履的男士主动给老人让座,却故意提高音量说:"您坐这儿吧,我年轻站会儿没事。"全车人的注目礼中,这个善举变成了个人形象广告。这让我想到:善意是否需要观众?其实发自内心的关怀,往往发生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就像母亲深夜为你盖被子时,从来不会打开房间的顶灯。
观察发现,假慈悲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愈发常见。有人为生病网友转发"加油"表情包,却记不住对方的名字;企业把环保口号印在宣传册上,生产车间却偷偷排放污水。这些现象背后,藏着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情感表演焦虑——既想维持道德形象,又不愿付出真实代价。
在我看来,与其苛责假慈悲,不如专注培养真善意。就像种花不必嫌弃杂草,只要坚持浇水施肥,善意的种子终会破土而出。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先放下手机镜头,实实在在地伸出手。你会发现,真诚的温暖比精心设计的同情更有力量,就像阳光永远比霓虹灯更治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