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u
  • lǎn
  • shuǎ
  • hu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u lǎn shuǎ huá

成语解释:指有意逃避、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做这种事谁也不再提平常他们最看重的工分问题,更没有人偷懒耍滑。”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偷懒耍滑

英文翻译:To be lazy and playful

偷懒耍滑的意思

偷:1.暗中拿别人财物:偷窃。2.瞒着人:偷听。3.苟且;敷衍:偷生。偷安。4.抽出(时间):忙里偷闲。偷空(kòng)儿。5.偷东西的人:小偷儿。6.“媮”,另音yú

懒:1.懒惰(跟“勤”相对):腿懒。好吃懒做。人勤地不懒。2.疲倦;没力气:身子发懒,大概是感冒了。

耍:1.玩;玩耍:让孩子到院子里耍去。全村的大事,可不是耍的!2.表演:耍刀。耍把戏。3.施展;表现出来(多含贬义):耍笔杆。耍脾气。耍威风。耍态度。4.耍弄:耍人。咱们被人耍了。5.姓。

滑:1.光滑;滑溜:又圆又滑的小石子。长满青苔的路很滑。2.滑动;滑行:滑冰。滑雪。滑了一跤。3.油滑;狡诈:耍滑。滑头滑脑。这个人滑得很。4.跟“过去”连用,表示用搪塞或瞒哄的方法混过去:这次查得很严,想滑是滑不过去的。5.姓。

成语评论

说到“偷懒耍滑”,很多人会联想到摸鱼、糊弄了事的状态。比如同事小张总在周报里写“优化了系统架构”,实际只是把按钮颜色从蓝色改成了绿色。这种明面上积极,暗地里省力的做法,就像成语“滥竽充数”的现代职场版——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乐队里装样子。

有人会问:偷懒耍滑真的能长久吗?早高峰的地铁安检口常有乘客把奶茶直接塞过传送带,试图绕过液体检测。安检员小王却笑着说:“十次里有八次我能看出他们的小动作,但偶尔睁只眼闭只眼。”这种微妙的博弈恰似《庄子》里“庖丁解牛”的智慧——看清规则脉络才能游刃有余,但过度取巧迟早会像漏气的轮胎,关键时刻撑不住重量。

学生时代抄作业算不算偷懒耍滑?记得初三那年,物理老师布置了二十道力学题。李雷把前五题认真做完,剩下直接照抄参考答案。没想到月考时,试卷前五题全对,后面却大面积空白。这让我明白:耍小聪明就像搭积木,底层不扎实时,堆得越高塌得越快。

现代职场中是否存在良性偷懒?程序员老周有句口头禅:“能写脚本自动化的活儿,绝不手动重复。”他花三天编写的自动报表程序,替代了原来每周八小时的手工劳动。这种“偷懒”反而创造了新价值,就像古人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关键在于把省下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观察身边那些“会偷懒”的人,发现他们往往更擅长优先级管理。邻居王阿姨做年夜饭时,买现成的八宝饭代替手工制作,腾出时间炖了拿手的佛跳墙。这让我想到《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在重要环节全力以赴,在次要环节合理省力,或许才是现代人该有的生存智慧。

黄昏的公园里,总能看到遛狗人用零食引诱狗狗转圈,代替真正的训练。金毛犬乐乐的主人老赵说:“零食诱导见效快,但时间长了狗子只认吃的不听指令。”这个场景像极了工作中的短期绩效与长期能力建设——走捷径获得的成果,终究不如踏踏实实打下的根基。

站在个人角度看,偷懒耍滑就像炒菜时的味精,偶尔提鲜无伤大雅,顿顿依赖反而败坏味觉。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关键节点全力以赴,在非关键路径合理省力,如同精明的船长既会借助洋流,也会在风暴来临前收帆掌舵。

偷懒耍滑的造句

  1. 造句 嘿,你这懒货,大王叫你来巡山,你却在这偷懒耍滑,小心我报告大王,治你的罪。
  2. 造句 怨就怨你偷懒耍滑,修为太差劲,再好的宝贝到了你手,碰上硬碴儿也白搭。
  3. 造句 跑到晨练房的刘星,没像前世那般偷懒耍滑。
  4. 造句 伙计们都殷勤的很,丝毫没个偷懒耍滑,正高一声底一声地竭力叫卖着。
  5. 造句 都说属牛的干活勤勤恳恳,可是他却不,从小就不务正业,干活时喜欢偷懒耍滑。
  6. 造句 孙虎,以后你小师弟下山打水就由你负责监管,要保护好他的周全,万不可包庇纵容,任由其偷懒耍滑。
  7. 造句 他给杜昂检查了一下身体,发现没什么异常,便认定这是杜昂少爷偷懒耍滑的借口,根本不予理会。
  8. 造句 你初来乍到,不知当中的龌龊,船上百余号人,勤于己事者十中无一,其余全是偷懒耍滑不喜劳作之辈。
  9. 造句 出工不出力不是他的风格,而且在这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也容不得谁偷懒耍滑。
  10. 造句 秦福,我暂且放你一马,你带着春菊,秋兰,抬着秦狗儿去治伤吧,顺便帮秋兰也包扎一下,然后去给我打扫房间去!再敢偷懒耍滑,秦狗儿就是榜样!

"偷懒耍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