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n huái zhī suì
成语解释: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免懷之歲
英文翻译:Free from nostalgia
免:1.去除:免费。免职。2.避免:免疫。3.不要;不可:免开尊口。闲人免进。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岁:1.年:岁月。岁首。岁末。岁暮。辞旧岁,迎新年。2.表示年龄的单位:孩子满了三岁了。这匹马是六岁口。3.指时间:岁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们)。4.年成:歉岁。丰岁。5.姓。
“免怀之岁”这个词听起来文绉绉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出自《礼记》,本义是指三岁左右的幼儿不再需要父母怀抱的年龄。比如:“邻居家的小宝到了免怀之岁,已经能自己跑跳着抓蝴蝶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父母既欣慰又忐忑。
为什么古人专门用成语描述这个年龄段?或许因为这是人类成长的重要转折点。比如纪录片里有个片段:草原上的牧民家庭,三岁孩子第一次独自骑上小马驹,母亲站在远处攥紧衣角,眼里闪着泪光。这种“放手”与“保护”的拉扯,正是免怀之岁的核心矛盾。
现代家庭该如何应对这个阶段?我曾见过一位早教老师用积木教具引导孩子:“你看,这块红色积木能自己立起来哦。”她没有直接帮忙,而是用语言激发孩子的尝试欲。这让我想到:与其担心孩子摔倒,不如创造安全环境让他们试错——就像给学步车装上防撞条,既提供自由也守住底线。
有人问:三岁看老的说法科学吗?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这个阶段大脑突触连接达到峰值,确实会影响未来认知模式。但不必焦虑,就像培育盆栽,我们只需保证阳光水分,具体的生长形态应该交给生命本身。最近读到芬兰幼儿园的案例,老师允许孩子雨天踩水坑,只要换上防水服就行——这种教育智慧值得借鉴。
在咖啡厅听到两位母亲的对话很有意思:“我家娃昨天把酸奶抹在猫尾巴上,说是画彩虹。”“我家那个把乐高塞进微波炉,说要给它加热能量。”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创作”,恰恰是免怀之岁最珍贵的礼物:用天真视角重构世界规则。
当我们谈论“免怀之岁”,本质上是在探讨独立意识的萌芽。这个阶段的孩子像初次试飞的小鸟,既需要离巢的勇气,也依赖树枝的承托。或许最好的陪伴,就是像海岸边的灯塔:保持恰当距离,提供温暖光亮,静待生命自然展开它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