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ù quē wū chén
成语解释:犹兔走乌飞。
成语出处: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时光流逝
繁体字形:兎缺烏沉
英文翻译:Rabbit's absence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缺:1.缺乏;短少:缺人。缺材料。庄稼缺肥缺水就长不好。2.残破;残缺:缺口。完满无缺。这本书缺了两页。3.该到而未到:缺勤。缺课。缺席。4.旧时指官职的空额,也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出缺。肥缺。补一个缺。
乌:[wū]1.乌鸦,鸟名,有的地区叫老鸹、老鸦,羽毛黑色,嘴大而直。[乌合]喻无组织地聚集:乌之众。2.黑色:乌云|乌木。3.文言代词,表示疑问,哪,何:乌足道哉?4.姓。[乌呼]同“呜呼”,文言叹词,旧时祭文常用“呜呼”表示叹息。[乌孜别克族]我国少数民族。[wù][乌拉]同“靰鞡”。
沉:1.(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石沉大海。星沉月落,旭日东升。2.物体往下陷:地基下沉。3.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沉下心来。沉得住气。把脸一沉。4.(程度)深:沉醉。沉痛。睡得很沉。5.分量重:箱子里装满了书,很沉。6.感觉沉重(不舒服):胳膊沉。头沉。“沈”
“兔缺乌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指的是时光流逝、日月更替的自然规律。比如我们常说“月亮圆了又缺,太阳升了又落”,这就是兔(代指月亮)缺、乌(代指太阳)沉的形象表达。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大学毕业后在写字楼工作,每天看着窗外晨曦变夕阳,忽然发现工位旁的绿萝已经爬满整面墙。他感慨道:“真是兔缺乌沉啊,入职时的小苗现在都长成森林了!”这里既体现了时间流逝,也用植物生长强化了变化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光阴似箭”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自然规律的循环往复,后者侧重时间流逝的速度。比如老张退休时整理相册,看着孙子从襁褓到上学的照片,既觉得“兔缺乌沉”岁月流转,又感叹“光阴似箭”催人老。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时刻。就像上周参加同学会,发现当年最闹腾的小王居然当上了中学校长,而总考第一的学霸反而开了家网红咖啡馆。这种身份转变带来的恍如隔世感,用“兔缺乌沉”来形容格外贴切。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不妨偶尔停下脚步。观察办公室窗外那棵银杏树,春天抽芽、夏天成荫、秋天飘黄、冬天挂雪,四季轮转不正是“兔缺乌沉”的生动写照?这种观察能让我们在忙碌中保持对时间的感知,也许下次做年度总结时,会有更真切的体会。
当孩子问“为什么寒假过得特别快”,可以这样解释:就像成语说的兔缺乌沉,快乐的时光总像小兔子跑得飞快,等注意到时月亮已经缺了一块。不过别忘了,下个月圆时,新的故事又在等着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