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ù tǔ wéi ān
成语解释: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入土為安
英文翻译:be laid to rest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入土为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将逝者妥善安葬,使其灵魂安宁”。比如在传统习俗中,家人会为过世的长辈选择风水宝地,举办隆重的葬礼,这背后就包含着“让逝者安心,生者释怀”的朴素愿望。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火葬普及,为什么还要强调“入土为安”?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并非拘泥于具体形式,而是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情感寄托。比如小王爷爷临终前叮嘱要将骨灰撒在老家茶园,家人照做后感慨“这下爷爷总算入土为安了”——这里传递的更多是完成遗愿带来的心理慰藉。
我曾在乡村见过一场特别的葬礼:逝者生前是环保志愿者,家人用可降解骨灰盒将他葬在竹林里,墓碑上刻着“归于尘土,滋养新生”。这种既符合传统观念又融入现代理念的方式,让我对“入土为安”有了新理解——它可以是动态的、与时代共鸣的生命仪式。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现在也被用在非字面场景。比如程序员开玩笑说:“这段漏洞百出的代码终于被我彻底删除,算是入土为安了。”这种幽默化用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活力,说明语言本身就在不断生长。
从更深层看,“入土为安”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生死观:不追求永生,但求有尊严地谢幕。就像老话说的“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种对归宿感的执着,或许正是我们面对无常时保持内心安稳的智慧。当城市墓园开始提供二维码墓碑服务,当年轻人选择用VR技术留存亲人影像,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正在为“入土为安”写下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