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yě fēi zuì
成语解释:形容无辜蒙冤或入狱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非罪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无辜蒙冤
繁体字形:公冶非辠
英文翻译:Public rule is not a crime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冶:1.熔炼(金属):冶金。2.过分的装饰;不正派的打扮:冶容。妖冶。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公冶非罪”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一头雾水。它其实来自《论语》里的故事:孔子弟子公冶长曾被关进监狱,但孔子坚持认为他无罪,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这背后传递了什么道理?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里的小张被同事传“泄露商业机密”,领导却公开说:“我相信小张就像‘公冶非罪’,咱们等调查结果。”三个月后真相大白,原来是系统故障导致数据外流。这时候大家才明白,领导的信任不是盲目,而是基于对小张长期人品的观察。
为什么孔子在公冶长入狱时还选择信任?这里藏着识人的智慧。就像现在刷短视频时,我们常被标题党带节奏,但真正有判断力的人会像孔子那样,先看清本质再下结论。毕竟连监控录像都可能借位拍摄,何况是口耳相传的消息呢?
我常想,这个成语放在今天特别有现实意义。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轰炸下,多少人仅凭只言片语就给他人“定罪”?上周朋友聚餐时,有人提到邻居大叔总在垃圾站翻纸箱,后来才知道他是在帮独居老人收集废品换药钱。这种反转,不正是现代版的“公冶非罪”吗?
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或许该学学古人“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智慧。就像春天播种时,农民不会因为幼苗长得慢就断定种子不好。生活中的很多事,时间自会给出公正答案。当我们学会用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待问题,或许就能少些误解,多些温暖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