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關門養虎,虎大傷人
英文翻译:Close the door and raise tigers. Tigers hurt people
关:1.使开着的物体合拢:关窗户。把抽屉关上。2.使机器等停止运转;使电气装置结束工作状态:关机。关灯。关电视。3.放在里面不使出来:鸟儿关在笼子里。监狱是关犯人的。4.(企业等)倒闭;歇业:有一年,镇上关了好几家店铺。5.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防。山海关。嘉峪关。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关去。6.城门外附近的地区:城关。北关。关厢。7.门闩:门插关儿。斩关落锁。8.货物出口和进口查验收税的地方:海关。关税。9.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难关。只要突破这一关,就好办了。10.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养:1.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3.生育,生小孩儿。4.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5.教育,训练:培养。教养。6.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保护修补:养路。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成语,乍一听是不是有点奇怪?为什么要把老虎关在家里养呢?其实,这个成语背后的逻辑是说:如果对潜在的危害视而不见,甚至主动纵容,等到问题爆发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举个例子:小明发现家里水管有个小裂缝,但他觉得“暂时不漏水,修起来太麻烦”,结果一个月后水管爆裂,不仅泡坏了地板,还淹了楼下邻居的客厅。这不就是典型的“养虎为患”吗?小问题被忽视,最终酿成大麻烦。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老虎有什么关系?”其实成语里的“虎”可以理解为任何具有破坏力的隐患。比如公司里某个员工经常违反流程但未被纠正,初期可能只是效率低下,长期积累却可能导致重大失误。这时候的“虎”,就是管理上的懈怠。
我发现现代社会有个有趣的现象:人们越追求便利,反而越容易“养虎”。比如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看似节省时间,实则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电子老虎”?不过换个角度看,若能及时察觉这种趋势,主动调整使用习惯,反而能化风险为机遇。
生活中如何避免“养虎”呢?有个简单方法:定期做“隐患扫描”。就像定期体检能发现潜在疾病,每月花半小时梳理工作流程、人际关系或生活习惯,往往能提前发现那些“还没咬人的老虎”。毕竟,解决问题的成本,永远比收拾残局低得多。
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情况时,不妨多问自己:“这算不算在养虎?”用这个成语当标尺,很多选择会变得更清晰。与其担心“老虎会不会伤人”,不如从一开始就别给它长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