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yìng ruò xiǎng
成语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其應若響
英文翻译:How to respond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响:1.回声:响应。影响。如响斯应(比喻反应迅速)。2.发出声音:钟响了。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3.使发出声音:响枪。响锣。4.响亮:炮声真响。5.声音:声响。你听见响儿了吗?
“其应若响”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会议上,老板刚提出“需要优化流程”,小张立刻接话:“我觉得可以引入自动化工具,具体方案我今晚就能整理出来。”一旁的同事悄悄感叹:“你这反应速度,真是其应若响啊!”这种场景下,成语既夸赞了对方的机敏,又让表达变得生动有趣。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对答如流”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若响”二字。就像山谷回声般自然且即时,不仅体现反应快,更强调回应与触发事件的高度契合。比如客户问:“你们能定制解决方案吗?”销售总监秒回:“我们上周刚升级了柔性生产系统,这是案例库链接。”这种精准对应的反馈,才是成语的精髓。
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孩子指着绘本问:“为什么月亮会变形?”妈妈放下手机脱口而出:“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呀,就像我们玩手影游戏。”这种即时的知识回应,远比“等下查资料”更能激发好奇心。我常想,现代人过度依赖搜索引擎,反而削弱了这种即时应答的智慧闪光。
职场新人容易陷入误区:以为快速接话就是“其应若响”。实际上,质量比速度更重要。就像程序员会议上,有人急着说“这个BUG我能修”,却被主管反问:“你知道问题根源在架构层吗?”真正的机敏应对,需要建立在深度思考基础上,否则就成了无的放矢。
观察发现,擅长使用这个成语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一是知识储备的网状结构,能快速关联信息;二是共情能力,能预判对方需求。就像老中医把脉问诊,患者刚说失眠多梦,大夫已开出包含酸枣仁的药方——这种行云流水的应对艺术,正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延续。
下次遇到需要即时反馈的场景,不妨在心里打个问号:我的回应是机械重复,还是像山谷回声般既及时又有内容?培养这种思维习惯,或许比单纯记忆成语更有价值。毕竟语言的生命力,始终存在于真实的人际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