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ruò gōng mèi
成语解释: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成语出处:《尚书 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兼并弱国和攻取政治昏乱之国
繁体字形:兼弱攻昧
英文翻译:annex and absorb weak countries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攻: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敌人的桥头堡。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学习:专攻。一门心思攻外语。4.姓。
昧:1.糊涂;不明白:蒙昧。愚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2.隐藏:拾金不昧。昧良心。3.昏暗:幽昧。4.冒犯;冒昧:昧死。
“兼弱攻昧”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古老的生存智慧。举个例子:春秋时期,秦国通过扶持弱小的西戎部落、打击内部混乱的晋国,逐步扩大领土,这种“拉拢弱势、打击昏聩”的操作,就暗含了“兼弱攻昧”的逻辑。
“兼弱攻昧”是正当竞争还是趁火打劫?这个问题得看具体场景。比如创业公司面对市场时,如果选择与弱势品牌合作开发新技术(“兼弱”),同时针对行业龙头管理混乱的部门重点突破(“攻昧”),这种策略既能整合资源又能精准打击对手,属于良性竞争。但若故意压榨弱势群体或利用他人危机谋利,性质就变了味。
有个有意思的案例:某新能源车企曾收购濒临破产的电池厂(兼弱),同时瞄准传统车企在智能系统上的技术短板猛攻(攻昧),结果三年内市占率翻倍。这说明在商业领域,识别价值洼地和对手弱点本身是中性策略,关键在于执行时是否遵守规则。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的“兼弱攻昧”更倾向于资源重组而非野蛮掠夺。像互联网大厂投资初创团队(兼弱),集中研发攻克传统行业数字化难点(攻昧),这种模式既避免了重复造轮子,又加速了技术迭代。但要注意的是,强弱是动态变化的——今天的合作伙伴明天可能变成竞争对手,保持战略弹性尤为重要。
当我们在职场中看到有人“帮助新人成长,同时挑战上级的过时决策”,这何尝不是微观版的“兼弱攻昧”?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扶持弱者时不培养依赖感,挑战权威时保持建设性态度。毕竟,任何策略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消灭对手,而是推动整体进步。
风吹过麦田时,高穗低头而稗草昂首——自然界早已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往往藏于柔韧之中。“兼弱攻昧”这把双刃剑,或许该多用来修剪枯枝败叶,而非砍伐整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