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quán shú jì
成语解释: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成语出处:《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繁体字形:兼権熟計
英文翻译:scheme the whole thing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权:1.秤锤。2.权衡:权其轻重。3.权力:当权。有职有权。掌握大权。生杀予夺之权。4.权利:人权。公民权。选举权。发言权。5.有利的形势:主动权。制空权。6.权变;权宜:权诈。权谋。通权达变。7.权且;姑且:权充。死马权当活马医。8.又同“颧”。
熟:[shú]1.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跟“生2”相对,2.—3.同):西瓜已经熟了。4.(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饭熟了。5.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熟皮子。熟铁。6.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视无睹。这条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练: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虑。[shóu]义同“熟”(shú)。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兼权熟计”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它是指在做决定前要全面权衡利弊、仔细考虑各种可能性。比如你打算换工作,朋友可能会提醒你:“别急着辞职,先兼权熟计一下,看看新公司的稳定性、发展空间,还有通勤时间能不能接受。”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强调“全面”而不是“快速”做决定?举个例子,小王最近想创业开奶茶店,如果只看“旺季生意火爆”这一条优点就冲动投资,可能会忽略租金成本高、竞争激烈等隐患。但若是他能兼权熟计——比如调研周边客流量、计算盈亏平衡点、评估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反而能避免掉进坑里。
有人可能会问:“想太多会不会错失机会?”这里的关键在于“熟计”不是无休止地纠结,而是用系统化的思考排除明显风险。比如买房时,小李一边对比学区、房龄和贷款压力,一边给自己设了“两周内必须敲定”的截止日期,这样既避免了拖延,又不会盲目下决定。
职场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比如团队讨论项目方案时,组长说:“咱们别急着拍板,先兼权熟计——A方案成本低但周期长,B方案见效快但需要跨部门协调。”这种讨论能让所有人看清不同选择的“隐性代价”,而不是被表面的优点迷惑。
个人观点: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很多人把“快”等同于“正确”。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真正走得远的人,往往是在关键节点上愿意花时间兼权熟计的。就像玩拼图,先看清碎片的全貌再动手,反而比胡乱尝试拼得更快。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反面教材”里。比如老张买股票只听小道消息,从不分析公司财报,结果亏了不少钱。朋友调侃他:“你要是能兼权熟计,至少能躲过一半的雷。”你看,缺乏全面思考的决策,就像蒙着眼睛过马路,风险自然更大。
最后分享一个实用技巧:下次遇到两难选择,不妨在纸上画个“利弊田字格”,左边写好处,右边写风险,顶部标注短期影响,底部写长期后果。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你瞬间实践“兼权熟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