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成语解释: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繁体字形:内憂外患
英文翻译: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忧: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患:1.祸害;灾难:患难。水患。防患未然。2.忧虑:忧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内忧外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像一个人同时被家里的麻烦和外面的压力夹击。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内部员工频繁离职(内忧),又遇到竞争对手低价抢占市场(外患),这时候老板可能会感叹:“真是内忧外患,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有人可能会问:“遇到这种情况,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其实不然。比如历史上的汉朝,国内诸侯割据(内忧),北方匈奴侵扰边境(外患),但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同时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反而开创了强盛局面。这说明内外压力并存时,反而可能激发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个人认为,现代人面对“内忧外患”时有个误区——总想先解决完内部问题再应对外部挑战。实际上就像骑自行车,保持平衡比按顺序处理更重要。比如疫情期间,很多企业一边调整内部管理模式(内忧),一边开拓线上业务应对市场变化(外患),反而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家最近装修,妻子坚持要北欧风(内部意见分歧),物业又规定周末不能施工(外部限制)。看起来两头受堵,但他们最终决定工作日加快进度,同时用3D效果图让妻子直观感受混搭风格——结果装出了独特的“北欧工业风”,邻居还来取经呢!这种化矛盾为特色的思路,或许正是应对双重压力的精髓。
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内外交困”时,不妨记住:压力往往来自多个维度,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就藏在看似冲突的需求之间。就像古人说的“危机并存”,关键不在于消除所有问题,而在于找到那个能同时撬动内外局面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