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èi róu wai gāng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繁体字形:内柔外剛
英文翻译:be soft inside despite one 's hard shell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柔:1.软(跟“刚”相对):柔软。柔韧。柔枝嫩叶。2.使变软:柔麻。3.柔和(跟“刚”相对):柔情。温柔。她的性子很柔。4.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刚:1.硬;坚强(跟“柔”相对):刚强。刚直。他的性情太刚。2.姓。3.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刚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刚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内柔外刚”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咱们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职场里有个主管,开会时雷厉风行,批评下属时毫不留情,但私下里却偷偷帮新人改方案、给生病的同事订外卖。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状态,就像硬壳核桃——外壳敲起来邦邦响,里头的果仁却细腻柔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需要内外反差这么大?其实这种特质藏着生存智慧。就像河边的鹅卵石,水流冲刷让它表面光滑坚硬,但内核始终是石头原本的质地。工作中需要权威感维持秩序,但完全的铁面无私又会让人际关系僵化,这时候外刚内柔就成了巧妙的平衡术。
我有个朋友经营奶茶店特别典型。客人面前她是“原则女王”,坚决不妥协糖度调整规则;转头却会给环卫工人免费送热饮,还在柜台下藏着小毯子给流浪猫取暖。这种反差反而让顾客觉得真实——既有专业坚持,又保留着人情温度。
不过要注意分寸感。就像吃重庆火锅,外层红油滚烫霸道,但锅底总得用骨头汤打底。若是外层刚硬到伤人,内里再柔软也难被感知。明朝海瑞倒是真·外刚内刚,结果清廉得连皇帝都头疼,这种极端案例就失了调和之美。
观察发现,能把这对矛盾驾驭好的人,往往具备“变色龙属性”。他们像智能调温杯,面对不同场合自动切换模式:商务谈判时是钛合金外壳,朋友聚会时秒变毛绒保温套。这种灵活不是虚伪,反而体现着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手机壳是软胶包着硬壳,还是硬框裹着硅胶内衬?下次换壳时不妨想想,这个设计哲学和为人处世之道,是不是藏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