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o
  • míng
  • jiě
  • j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o míng jiě jiǎo

成语解释: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成语出处:《旧唐书 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假冒

繁体字形:冐名接脚

英文翻译:Faking one's name

冒名接脚的意思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成语评论

提到"冒名接脚"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先疑惑: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冒用他人名义或身份行事的情况。举个例子:某公司招标现场,张经理发现竞标者拿着伪造的身份证件参加投标,当即指出:"这种冒名接脚的行为,不仅违反商业道德,更触犯了法律。"

为什么有人要冒名行事呢?核心问题或许在于利益驱动。就像最近某大学曝出的替考事件,当事人坦言:"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拿证书,想着借朋友身份碰碰运气。"这种侥幸心理背后,折射出的是对规则底线的轻视,以及投机取巧的社会心态。

有意思的是,这种行为的后果往往超出当事人预期。去年某直播平台有个典型案例:主播借用他人原创视频冒充自己作品,结果被揭穿后不仅账号被封,还要赔偿原作者五万元。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想着"走捷径",却忽略了诚信才是最长远的通行证。

从个人观察来看,防止冒名现象需要多方努力。就像现在银行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某些考试引入声纹验证,这些科技手段正在构建更可靠的防伪体系。但更根本的,或许还是要在教育中强化"做真实的自己"这个观念——毕竟,用虚假身份获得的成功,就像纸糊的灯笼,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

当我们在讨论身份冒用时,有个细节常被忽视:被冒名者的权益如何保障?最近有位读者分享经历,他的社保卡被人盗用就医,折腾三个月才证明清白。这件事提醒我们,完善身份认证机制的同时,也要建立更便捷的维权通道。毕竟,守护每个人的身份安全,就是在守护社会信任的基石。

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电子身份证,生物识别技术的普及,这些创新让"我是我"的证明变得越来越严谨。但最让我感慨的是,某地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诚信积分"制度——当守信用能兑换实实在在的便利,冒名顶替的歪心思自然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冒名接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