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ng mò zhī dōu
成语解释:亦称“冥漠之乡”。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成语出处: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用于迷信说法
繁体字形:冥漠之都
英文翻译:Indifferent capital
冥:1.昏暗:幽冥。晦冥。2.深奥;深沉:冥思。冥想。3.糊涂;愚昧:冥昧。冥顽。4.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阴间:冥府。
漠:1.沙漠:大漠。漠北。2.冷淡地;不经心地:漠视。漠不关心。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都:[dōu]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艺工作。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会迟到。都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亲姐姐都好。今天一点儿都不冷。一动都不动。4.表示“已经”:饭都凉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4.姓。
提到“冥漠之都”,许多人可能一头雾水:这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源自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遥远、幽暗或难以捉摸的境地,比如神话中的地府,或是比喻人陷入迷茫时的心理状态。举个例子,你可能会在小说里读到这样的句子:“他独自踏入深山,仿佛走进了冥漠之都,四周只剩风声与自己的心跳。”这里的“冥漠之都”既烘托了环境的孤寂,又暗含人物内心的不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生僻的成语?关键在于画面感。比如描述一座废弃的古城,如果说“城市破败冷清”,效果平平;但换成“夕阳下的遗迹如冥漠之都,昔日的繁华早已被黄沙掩埋”,瞬间多了层历史的厚重与神秘。这种表达不直接“告诉”你感受,而是用意象“带”你进入场景。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也能灵活运用。比如有人形容熬夜加班后的状态:“凌晨三点的办公室简直成了冥漠之都,键盘声像幽灵在敲打墙壁。”你看,原本严肃的成语被赋予了一丝黑色幽默,反而让描述更鲜活。这提醒我们:语言是活的,老词汇也能玩出新花样。
个人看来,“冥漠之都”的魅力在于它的留白。它不像“地狱”那么直白恐怖,也不似“迷宫”那样强调复杂,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那种未知中带点敬畏,孤独里掺杂探索欲的感觉,恰好符合东方文化中“意境大于写实”的审美。下次写作时如果想制造朦胧的氛围,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
当你再遇到类似的冷门词汇时,不妨拆解它的字面含义:“冥”指向昏暗与深远,“漠”透着荒凉与寂静,“都”则暗示某种规模化的存在感。组合起来,一个虚实交错的场景已然浮现。语言就像调色板,越丰富的词汇储备,越能描绘出细腻的思想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