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é
  • yōng
  • k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ué yōng kuì jū

成语解释:痈:疮;溃:破;疽:痈疽。疮痈破开了。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

成语出处:《南齐书·柳世隆传》:“今乃举兵内侮,奸回外炽,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决痈溃疽

英文翻译:Resolving carbuncle and gangrene

决痈溃疽的意思

决:1.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决口。2.确定;拿定主意:表决。犹豫不决。3.确定最后胜负:决赛。决出前三名。4.副词。一定:决不后退。5.处(chǔ)死:枪决。处决。

痈: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溃:[kuì]1.(大水)冲破(堤坝)。也引申为突破:溃决。溃围(突破包围)。2.被打垮:溃退。溃不成军。3.腐烂:溃烂。溃疡。[huì]疮溃烂:溃脓。

疽: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成语评论

决痈溃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就像医生处理化脓的伤口,必须果断切开排毒才能痊愈。生活中遇到棘手问题时,人们常陷入“切还是不切”的犹豫——这时候你会选择快刀斩乱麻吗?

某公司长期存在部门推诿现象,新任经理直接重组了责任架构。这种“把脓包挤干净”的做法虽然初期引发震动,但半年后效率提升了40%。这就像成语里说的:忍痛处理根本矛盾,才能避免问题像溃烂的伤口持续扩散。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常常不敢“下狠手”?其实犹豫往往源于对短期阵痛的恐惧。就像家长纠正孩子坏习惯,明知严厉管教才能治本,却总担心孩子会哭闹。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溃烂的疮口都是被拖延治疗的,及时消毒的伤口反而愈合最快。

我在社区调解工作中见过典型案例:楼上楼下因漏水争吵两年,直到有户人家主动凿开自家地板检修管道。这种“自我开刀”的勇气反而赢得了邻居尊重,最终两家人合伙出钱做了全楼管道升级。有时候主动担当比互相指责更能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极快,小问题可能被无限放大。与其让矛盾在社交网络发酵成“网络脓疮”,不如像成语启示的那样,在事态恶化前直面核心。毕竟,处理问题的黄金期往往就在最初24小时。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大事。生活中那些“总想明天再整理”的杂乱抽屉,“等有空再看”的身体检查,本质上都是需要决断的“微型痈疽”。培养及时处理小问题的习惯,或许就是防止人生溃烂的最佳疫苗。

"决痈溃疽"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