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ěng
  • xuè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ěng xuè dòng wù

成语解释: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繁体字形:冷血動物

英文翻译:poikilotherm

冷血动物的意思

冷: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冷水。现在还不算冷,雪后才冷呢。你冷不冷?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3.不热情;不温和:冷面孔。冷言冷语。冷冷地说了声“好吧”。4.寂静;不热闹:冷落。冷清清。5.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冷箭。冷枪。冷不防。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冷。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冷了半截。9.姓。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成语评论

说起“冷血动物”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是自然界里体温随环境变化的蛇、蜥蜴,还是用来形容冷漠无情的人?成语中类似的说法不少,比如“冷若冰霜”“铁石心肠”,这些比喻究竟想表达什么?

举个例子,职场中有人被评价“做事像台机器,不带一丝人情味”,这其实和“冷血动物”的形容异曲同工。比如成语“冷酷无情”常被用来批评公事公办的上司:“王经理处理裁员时面无表情,真是冷酷无情。”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冷血”是否也代表着高效率的决策能力?

为什么人们总用动物特性比喻人性?或许因为动物行为更直观。就像“蛇蝎心肠”这个词,既点出了冷血动物的生理特征,又放大了对人性的负面想象。不过现实中,蛇类攻击人类多出于自卫,而人类的冷漠行为往往带着更复杂的动机。

有个有趣的矛盾现象:我们既推崇“热心肠”的善良,又佩服“铁石心肠”的果决。就像历史故事里,包拯被称为“铁面无私”,这种“冷”反而成就了公正的美名。这说明所谓的“冷血”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同时具备贬义和褒义的双重属性。

个人认为,用冷血动物形容人时,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误区。去年邻居李叔被街坊说“冷得像块冰”,后来才知道他默默资助了三个贫困学生。这提醒我们:表面的冷漠之下,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暖。

下次听到“冷血动物”这类评价,不妨多问一句:这种“冷”是源于性格使然,还是特定情境下的自我保护?就像变色龙会根据环境调整肤色,人类的“温度”也可能随着经历和处境而变化。理解这种复杂性,或许能让我们对他人多一份包容。

冷血动物的造句

  1. 造句 他剪着平头,灰色的短头发有种说不出的冷血动物的蠢相。
  2. 造句 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惯。
  3. 造句 夏天防暑绝招:1、不动情,不热情,做冷血动物。2、没事就讲冷笑话。3、少发火,少激动,心静自然凉。4、与冷美人恋爱。5、开口就说风凉话。夏季消暑三圣品:西瓜,空调,萧敬腾。酷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4. 造句 冷血动物。从小到大,不止一个人这么说我。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真的以为他们都是对的。因为我很少被什么东西感动。年龄越大,可以感动我的东西就越来越少。
  5. 造句 蟑螂是变温动物,也叫冷血动物,这意味着,与人类相比,他们需要的食物非常少。
  6. 造句 他们说他是个毫无怜悯心、点也不和蔼的冷血动物.
  7. 造句 狐美人常常骂我木头疙瘩,冷血动物。
  8. 造句 他们说他是个毫无怜悯心、一点也不和蔼的冷血动物.
  9. 造句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冷血动物,比如蛇类、蜥蜴、乌龟和鳄鱼却能够幸免于寒冬和酷夏呢?
  10. 造句 我的老朋友,要是你以为我可能实行这种冷血动物的政策,你一定是神经有问题啦。

"冷血动物"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