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
  • shī
  • b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n shī bàn dé

成语解释: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成语出处:宋 陈善《扪虱新话 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又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只学到老师的一半水平

繁体字形:减師半惪

英文翻译:To reduce one's teachers by half

减师半德的意思

减:1.从总体或某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削减。裁减。减员。偷工减料。五减三是二。2.降低;衰退:减价。减色。工作热情有增无减。人虽老了,干活还是不减当年!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成语评论

减师半德”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讲的是减少老师的指导,德行也会跟着减半的道理。比如新人小张刚入职时,主管手把手教他处理客户问题,可他总觉得“自己摸索更快”,结果在关键项目上捅了大篦子。这时同事悄悄提醒:“你这叫减师半德啊,前辈的经验可是宝藏。”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自主创新,老跟着师傅学不会限制发展吗?这里有个认知误区——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粘贴,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突破。就像学书法要先临帖,掌握了基本功才能自成一派。去年我参加编程马拉松时,团队里有位资深架构师坐镇,他从不直接给代码,但总能在关键节点指出思维盲区,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过程反而激发出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职场中的“减师半德”现象还有个隐形版本:忽视跨部门协作。市场部小王坚持单打独斗做推广方案,结果忽略了产品部的技术限制,最终落地时四处碰壁。这其实和砍掉半个导师同理,把团队协作当作负担,反而会拖慢整体进程。就像组装宜家家具时跳过说明书,看似省时间,最后可能要多花三倍工夫拆了重装。

最近遇到件趣事:朋友的孩子学钢琴,换了位主张“自由发挥”的新老师,两个月后参加考级连基础指法都出错。这让我想到,某些教育机构鼓吹的“快乐学习”如果变成放任自流,本质上就是现代版的减师半德。专业指导就像登山时的安全绳,看似约束,实则是成长的加速器。

当然,导师的质量也很关键。遇到照本宣科的古板老师,确实需要主动突破。但更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好老师,而是沉下心学习的态度。就像做菜时总想跳过“小火慢炖”的步骤,最后端出来的永远是半生不熟的料理。这个时代需要的新思维,或许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

看着地铁里刷短视频学知识的年轻人,突然意识到:碎片化学习本身没有错,但若因此轻视系统化指导,就像用零食代替正餐。那些看似“老派”的师徒传授模式,其实蕴含着结构化成长的智慧。与其在信息洪流中焦虑冲浪,不如找个靠谱的灯塔——这大概就是“减师半德”给当代人最实在的启示。

"减师半德"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