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g shān fù hǎi
成语解释: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地形
繁体字形:凴山負海
英文翻译:By mountains and seas
凭:1.(身子)靠着:凭几。2.倚靠;倚仗:这事儿能不能办成,就全凭你了。3.证据:凭据。文凭。不足为凭。4.表示凭借、根据:凭票付款。凭经验判断。劳动人民凭着智慧和双手创造世界。5.姓。6.无论:凭你跑多快,我也赶得上。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凭山负海”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简单来说,它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既有山峦依靠,又有海洋环绕的地理优势。比如:“这座古城凭山负海,既能靠山中的物产自给自足,又能通过港口与外界贸易往来。”这里既点明了自然环境,又暗示了资源与机遇的并存。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描述地理位置吗?当然不是!它还能比喻个人或团队所处的有利条件。比如:“他创业时凭山负海——家族积累的经验是‘山’,新兴市场的需求是‘海’,两者结合让他快速站稳脚跟。”你看,抽象的“山”与“海”可以象征不同维度的优势。
现实中是否存在“凭山负海却失败”的案例?确实有。唐代扬州曾因运河与长江交汇而兴盛,但过度依赖地理条件导致生态失衡,最终因河道淤塞衰落。这提醒我们:先天优势需要后天维护,就像再好的山水画也需要定期补色。
个人认为,“凭山负海”的现代价值在于辩证思维。我曾走访某海岛渔村,村民既保留传统捕鱼技艺(守“山”),又开发民宿吸引游客(迎“海”),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比单纯追求发展速度更重要。毕竟,山与海的馈赠,需要被敬畏而非消耗。
如果把视角放大,全球化时代下的每个城市都在寻找自己的“山海”。深圳早年凭借政策红利与港口优势崛起,如今更注重科技“造山”与开放“拓海”。这种动态调整的过程,恰似海浪冲刷礁石——既有冲击,也在塑造新的形态。
下次遇到需要描述资源优势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无论是规划旅游路线,还是分析商业案例,“凭山负海”都能带来画面感十足的表述。关键不在于词汇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山”与“海”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是互补,可以是对抗,更可以是共同生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