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chǒu yáng jí
成语解释:暴露丑恶。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暴露丑行
繁体字形:出醜揚疾
英文翻译:Make a fool of yourself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丑:1.地支的第二位。见〖干支〗。2.(Chǒu)姓。3.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丑媳妇。长相太丑。4.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丑态。丑闻。5.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家丑。出丑。6.坏;不好:脾气丑。7.戏曲角色行当,扮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有文丑、武丑之分。也叫小花脸或三花脸。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哎呦喂,说到“出丑扬疾”这成语,不少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啊?其实啊,它和“出乖露丑”有点像,说的都是当众丢人现眼、暴露缺点的事儿。不过你细品,“扬疾”这俩字还带点把事情闹大的意思,说白了就是不仅自己丢脸,还让周围人跟着吃瓜看热闹。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在公司年会上抢着唱高音,结果破音破到外太空,台下同事憋笑憋出内伤。这不就是典型的“出丑扬疾”现场吗?关键问题来了——为啥有人会主动或被动地“出丑扬疾”呢?要我说啊,有时候是性格使然,比如天生爱表现却准备不足;有时候纯粹是运气不好,就像穿新鞋踩狗屎,躲都躲不掉。
嘿,这里头还有个辩证关系。你看那些脱口秀演员,不就是把“出丑”当饭碗吗?他们故意装傻充愣逗观众乐,这种“可控式出丑”反而成了本事。所以说啊,出丑这事儿得分场合看效果,就像炒菜的火候,掌握好了还能变废为宝。
咱再说个历史典故。明朝那会儿有个书生进京赶考,带着祖传玉佩显摆,结果被识货的考官当场戳穿是假货。这事儿要搁现在,估计能承包热搜三天。不过有意思的是,后来这书生痛定思痛,反而成了古董鉴定专家。你看,出丑扬疾有时候就像摔个跟头捡到宝,关键看当事人咋转化。
要我说啊,现代社会对“出丑”的包容度高多了。谁还没个社死瞬间呢?手机忘关铃声开会响起来,PPT翻页笔突然失控…这些事儿当时恨不得钻地缝,过半年再提反而成了团建素材。重要的是别让一次出丑困住自己,毕竟老祖宗还说过“知耻近乎勇”嘛!
最后唠点实在的。下次要是碰上出丑现场,咱不妨学学广东人的饮茶哲学——叹口气说声“冇问题啦”,该补救补救,该自嘲自嘲。人生这场大戏,谁还没个NG的时候?关键是把镜头转过来,照样演好自己的主角戏份。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