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y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ū yǒu rù wú

成语解释:出入于有无之中。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卷一○四:“或与众仙,策空驾虚,出有入无,分形散影,处处游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进出自如

繁体字形:出有入無

英文翻译:go in to and come out from the state of being and not being

出有入无的意思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出有入无”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最早来自道家思想,形容一种超脱物质、回归虚无的境界。比如有人放下手机去山里隐居,朋友开玩笑说:“你这叫‘出有入无’啊!”这种用法虽然不严谨,但确实能让人联想到从现实抽离的状态。

举个更贴切的例子吧!比如老张炒股十几年,突然把账户清空改行写诗。邻居调侃他:“昨天还盯着K线图,今天怎么就‘出有入无’了?”这里的妙处在于,既描述了行为转变,又暗含对功利心态的调侃。

等等,这成语核心到底在说什么?说白了就是“从实到虚”的转换过程。就像咱们常说的“断舍离”,扔掉旧东西时不仅是物理清理,更是心理状态的切换。不过要我说啊,现代社会谈“虚无”太奢侈,能把手机静音半小时就算当代版“出有入无”啦!

再比如玩VR游戏时,明明坐在客厅却感觉身处太空站,这种虚实交织的体验也算某种程度的“出有入无”。不过要注意哦,这个成语可不是鼓励逃避现实,更像是提醒我们别被物质绑得太死。就像吃火锅时总得在涮肉和喝汤之间找平衡,对吧?

话说回来,我觉着“出有入无”在职场也挺实用。比如程序员面对bug时,先得“入无”——清空固有思维,才能“出有”——找到新解法。这种思维切换就像武侠片里的“化功大法”,把问题拆解成虚无再重组,是不是挺酷?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普通人不用追求什么高深境界。能把工作群设为免打扰,安心吃顿饭,这就是现代生活的“出有入无”了。毕竟嘛,能在虚实之间自由切换的,才是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