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yáng xiàng
成语解释: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2章:“只要有好处,我给咱出洋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出洋相
英文翻译:Exoticism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洋:1.盛大;丰富:洋溢。2.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指外国;外国的:留洋。洋人。洋货。4.现代化的(区别于“土”):洋办法。土洋结合。打扮得挺洋。5.洋钱;银圆:大洋。小洋。罚洋一百元。6.姓。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哎哟喂,说到“出洋相”这成语,估计大伙儿都听过,但具体咋用才贴切呢?先举个栗子吧:老张第一次去女朋友家吃饭,紧张得手抖,结果把汤洒了一桌子,当场成了全场的焦点——这不就是典型的“出洋相”吗?
那问题来了:为啥非要用“洋相”这词儿呢?难道和“洋人”有关系?你别说,还真是!这成语最早就是形容清末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在外国人面前闹笑话。说白了,就是“尴尬场面+文化差异”的经典组合,现在嘛,范围早就扩大了。
比如上周公司年会,小李穿着西装革履上台领奖,结果被地毯绊了个四脚朝天,台下憋笑憋到内伤。这时候同事准会调侃:“你这波操作,真是给咱部门出洋相了啊!”看吧,现在连不涉及外国人的糗事也能用,语言这玩意儿真是活得很。
不过依我看啊,偶尔出点洋相也不算坏事。人嘛,谁还没个马失前蹄的时候?关键得学会自嘲。上次我自个儿在超市把“打折”标牌看成“打劫”,扯着嗓子喊保安,现在想起来还脚趾抠地呢。但回头跟朋友当段子讲,反而成了社交润滑剂。
对了,要注意别把这词儿用过头。比如隔壁王大爷跳广场舞踩错拍子,你要说他“出洋相”就有点刻薄了。这时候换成“老当益壮”或者“宝刀未老”,听着就顺耳多了。语言这工具啊,用对了是幽默,用错了可容易伤人。
说到底,“出洋相”就是个自带画面感的词儿。下回遇到类似场景,不妨先别急着尴尬,乐呵呵接一句:“害,又给生活贡献段子素材了!”毕竟比起完美无缺,真实鲜活的人才更招人喜欢,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