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án gài chōng zhōu
成语解释:包容一切。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繁体字形:圅蓋充周
英文翻译:Full coverage
函:1.匣;封套:石函。全书共四函。2.信件:来函。函授。3.包容;包含。
盖:[gài]1.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2.伞:雨盖。3.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4.压倒,超过:盖世无双。5.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6.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7.造(房子):盖楼。翻盖。8.方言虚词(a.发语词,如“盖闻”;b.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c.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gě]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姓。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guō[hé]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充:1.满;足:充沛。充分。充其量。2.装满;塞住:充电。充塞。充耳不闻。3.担任;当:充当。充任。4.冒充:充行家。以次充好。打肿脸充胖子。5.姓。
周:1.周围;圆形的外围:四周。圆周。绕地球一周。2.环绕;绕一圈:周而复始。3.普遍;整个;全:众所周知。周天。周身。4.时间的一轮;特指一个星期:周期。一周。5.完备:招待不周。计划周密。6.接济;救济:周济。周急。7.朝代名。1.(约前1046—前256)。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从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2.北朝之一(557—581)。宇文觉灭西魏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3.五代之一(951—960)。郭威灭后汉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为北宋所灭。8.古又同“中(zhōng)”:不周于用(不中用)。
什么是"函盖充周"?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成语究竟在说什么?先别急着查词典,咱们一起从字面拆解。"函"指盒子,"盖"是盖子,"充周"意为填满周围。合起来就是说盒子被盖子完全覆盖,里面东西装得满满当当,严丝合缝。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装咸菜的陶罐,每次都要压实到罐口,盖上荷叶再用黄泥密封。
举个具体例子:天气预报说台风要来了,张大叔把自家渔船用防水布层层包裹,缆绳交叉捆了七八道。邻居笑他太较真,他却说:"我这叫函盖充周,既要防风浪冲击,又要防雨水渗透。"后来台风真的刮走好几条船,唯独张大叔的船完好无损。你看,周全的准备确实能化解危机。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讲究效率,事事追求"周全"会不会太费时间?这让我想起去年公司接的大项目。策划阶段小王坚持要把每个环节都推演三遍,当时同事都觉得他小题大做。结果执行时真遇到供应商临时毁约,幸好提前备选的三个方案立即顶上。这种"函盖充周"的预案思维,反而比临时抱佛脚更省时省力。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手机软件更新时,工程师总会预装兼容旧系统的补丁包。这种"向下兼容"的设计理念,本质上也是种函盖充周——既拥抱新技术,又照顾老用户。就像我们与人相处,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包容差异,这种平衡智慧恰恰符合成语传达的周全之道。
生活中最动人的函盖充周,可能是父母为孩子准备的行李箱。去年女儿去外地上大学,她妈妈在箱子里塞进感冒药、针线包、家乡特产,连指甲剪都准备了大小两个型号。虽然年轻人总嫌东西太多,但这些琐碎物件构成的保护网,何尝不是用爱意编织的周全?
说到底,函盖充周不只是物理层面的严密包裹,更是思维方式的全面考量。它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多问几个"万一",在行动前多备几条退路。就像下围棋的高手,走一步看十步,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或许正是古人留给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