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 lí háo sī
成语解释:形容极细微。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细小的东西
繁体字形:分釐毫絲
英文翻译:Millifilar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厘:1.(某些计量单位的)百分之一:厘米。厘升。2.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b)质量或重量,10毫等于1厘,10厘等于1分。c)地积,10厘等于1分。3.利率,年利率1厘是每年百分之一,月利率1厘是每月千分之一。4.整理;治理:厘定。“釐”
毫:1.细长而尖的毛:狼毫笔。羊毫笔。2.指毛笔:挥毫。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绳:头毫。二毫。4.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毫不足怪。毫无头绪。5.(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毫米。毫升。毫克。6.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b)质量或重量,10丝等于1毫,10毫等于1厘。7.货币单位,即角。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提到“分厘毫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词儿太生僻了吧?”其实它离生活并不远。举个例子,财务人员核对账目时常常会说:“这笔钱得分厘毫丝都不能错,一个小数点可能让公司损失百万。”你看,这里的“分厘毫毫”不是较真,而是对精确的坚持。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小的单位,真有人会在意吗?”举个反例——网购时标价“99.99元”和“100元”,虽然只差1分钱,但前者销量往往更高。这说明“分厘毫丝”的差异,在商业场景中能直接影响人的决策。
更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创意领域。比如设计师修改方案时,甲方可能会说:“图标颜色要调到分厘毫丝都不差,偏冷一点就像竞争对手了。”这时候的“分厘毫丝”不再是死板的数字,而是对品牌辨识度的守护。
我发现生活中很多成功案例,其实都藏着“分厘毫丝”的智慧。比如马拉松选手破纪录往往只快几秒钟,煎饼摊老板的面糊配方差一克口感就不同。这些细节处的坚持,就像钟表里的齿轮,单个看微不足道,组合起来却能推动质变。
现在回到核心问题:“分厘毫丝到底值不值得较劲?”我的观点是:在战略层面要抓大放小,但在执行层面必须死磕细节。就像组装火箭时,一颗螺丝的误差可能导致整个发射失败。关键是要分清什么时候该用“望远镜”,什么时候该换“显微镜”。
下次看到超市标签写着“省0.5元”,别觉得商家小气——这就是“分厘毫丝”思维在商业中的具象化。它提醒我们:微小积累能产生复利效应,就像每天存1元钱,十年后也能买辆电动车。生活从不辜负认真对待每个细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