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yì dá zhào
成语解释:指敢于谏诤
成语出处:《晋书 刘毅传》:“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敢于谏诤
繁体字形:劉毅答詔
英文翻译:Liu Yizhao
刘:姓。
毅:果断;坚决:毅然。毅力。
答:[dá]1.回答:对答。一问一答。答非所问。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答谢。报答。3.姓。[dā]义同“答”(dá),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诏:1.告诉。2.诏书,古代皇帝颁发的命令。
“刘毅答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历史感,但它的核心精神放到今天依然适用。简单来说,它讲的是臣子刘毅面对皇帝诏书时,不惧权威、直言进谏的故事。比如有人问:“这个成语能用在实际生活中吗?”当然可以!想象一个职场场景——部门会议上,领导提出一个看似完美但存在漏洞的方案,同事小王直接指出风险点,并给出了替代方案。这时候就可以说:“小王真是现代版‘刘毅答诏’,既尊重领导,又坚持了专业意见。”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非要用成语?直接说‘坦诚沟通’不行吗?”其实,成语的价值在于浓缩了文化内涵。比如用“刘毅答诏”,不仅夸人敢于表达,还暗含了“在权威面前保持独立思考”的智慧。比如一位医生发现医院流程问题,顶着压力向上级反映,最终优化了诊疗系统。这种案例中,用“刘毅答诏”形容,比单纯说“提建议”更有历史厚重感。
值得讨论的是:直言是否等于鲁莽?从刘毅的故事看,他既能切中要害,又讲究进谏策略。就像现在工作中,资深项目经理老张发现合作方方案有误时,会先整理数据支撑观点,再私下找负责人沟通。这种既敢说、又会说的方式,恰恰是现代职场需要的“升级版刘毅精神”。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的隐喻价值远超字面意思。它提醒我们:无论是面对上级、客户还是行业惯例,保持专业判断力比盲目服从更重要。就像去年某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团队,顶住投资方压力拒绝缩短产品测试周期,最终用市场口碑证明了坚守质量的价值——这种选择,本质上就是商业领域的“答诏”智慧。
换个角度想,如果所有人都只做“应声虫”,社会还怎么进步?历史上刘毅的直言推动过政策改良,今天的“答诏”精神同样能促进组织迭代。下次当你需要在“说真话”和“求安稳”之间抉择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承载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对责任感的生动诠释。